编辑:ddayh.cn
一、抗菌药物
常用的外用抗菌药物包括克林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氯洁霉素、夫西地酸等,由于外用抗菌药物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与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 A 酸类联用。
口服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考虑下列特征:
(1)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效;
(2)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
(3)毛囊皮脂腺分布高;
(4)安全性好。
综合考虑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再次可酌情使用复方新诺明,但 β 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通常不宜使用。
口服抗菌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因药物而异,如胃肠道功能紊乱(常见于大环内酯类)、光敏感(多西环素)、色素沉着(米诺环素)、药物过敏等。
二、维甲酸类
维甲酸类具有调节角化、溶解微粉刺、减轻炎症后色素沉着和预防瘢痕形成的作用。
常用的外用维甲酸类包括维 A 酸、阿达帕林、他扎罗汀、异维 A 酸等,此类药物可引起局部干燥、发红和灼热感,但可逐渐耐受。开始使用时采用少量点涂、隔日使用、避免接触到眼周部位可减轻这些刺激反应。
囊肿型、爆发性或聚合性等严重类型的痤疮和其他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口服异维 A 酸治疗,疗程通常不短于 16 周。
异维 A 酸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口唇干燥,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肌肉骨骼疼痛、高血脂、肝酶升高和眼部受累,与四环素类联用有升高颅内压的风险,该药的 FDA 妊娠分类为 X。
三、抗雄激素药
常用的抗雄激素药有口服避孕药和雄激素受体阻断剂,仅用于非妊娠期女性,下列临床特征提示抗雄激素治疗有益:(1)下颌部损害多、月经不规律或多毛等高雄激素血症的表现;(2)青春期后发病;(3)月经前明显加重;(4)常规治疗效果不佳。
炔雌醇环丙孕酮是最常用的口服避孕药,它含有醋酸环丙孕酮 2 mg 和炔雌醇 35 μg,在月经周期第 1 天开始每天服用 1 片连续 21 天,停药 7 天,再次月经后重复用药 21 天,通常疗程大于 6 个月。
口服避孕药的禁忌证较多,包括妊娠、静脉血栓、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血管病变、重症高血压、血脂代谢障碍、肝脏肿瘤、肝功能不全、吸烟、偏头痛等,故应注意患者筛选。
螺内酯是最常用的雄激素受体阻断剂,它竞争性抑制二氢睾酮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皮脂腺功能。推荐剂量每日 1~2 mg/kg,疗程 3~6 个月。
有人尝试外用 5% 螺内酯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有效,用药 6 周后炎性损害减少了 70.9%。螺内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总体良好,副作用包括月经不调、恶心、乏力、头晕、头痛、乳房触痛和高钾血症等。
四、糖皮质激素
生理性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肾源性雄激素分泌,较大剂量则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重度痤疮患者可服用泼尼松 20~30 mg/d,分 2~3 次口服,爆发性痤疮持续 4~6 周,聚合性痤疮持续 2~3 周后逐渐减量,并开始加用或改为异维 A 酸治疗。经前期痤疮可在月经前 7~10 天服用泼尼松 5 mg 或地塞米松 0.75 mg 至月经来潮。应避免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以防止发生副作用,包括激素性痤疮或毛囊炎。
对于严重的囊肿型痤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醋酸曲安奈德混悬液囊肿内注射可加快病情缓解,每 1~2 周注射一次,但应注意多次注射存在皮肤萎缩和继发感染的风险。
五、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氧化剂,可杀灭厌氧的痤疮丙酸杆菌而不会诱导耐药,同时有溶解粉刺的作用。
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的常见副作用为刺激反应,常被患者误认为是药物过敏。与肥皂、洁肤剂、含硫磺、维 A 酸或酒精的制剂联用时发生刺激或干燥作用的可能增加。
六、果酸
果酸通过降低角质形成细胞间的粘着力加速其脱落和更新,并有调节皮脂腺分泌和刺激真皮胶原合成的作用,对炎性和非炎性损害均有效。通常每 2~4 周治疗一次,4 次为 1 个疗程,增加次数可提高疗效。
果酸治疗后局部可出现发红、肿胀和灼痛,可在 3~5 天内恢复,另外治疗期间应防晒,如果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需 3~6 个月才能恢复。
七、5-氨基酮酸
光动力疗法是重度痤疮的治疗选择之一,外用光敏剂 5-氨基酮戊酸(ALA)富集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经 630-nm 红光或 415-nm 蓝光照射后产生单态氧,具有抑制皮脂分泌、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和减轻毛囊口阻塞等作用。
术后需避光 48 小时,以防产生光毒反应。
八、其他
口服硫酸锌 220 mg,每日 3 次治疗可减少痤疮炎性损害,但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
2.5% 的二硫化硒和 5%~10% 硫磺洗剂具有抑菌和减少皮肤游离脂肪酸的作用,可用于清洗皮脂溢出明显的部位,为减少局部刺激应注意避开眼周皮肤。
20% 壬二酸乳膏和 5%~10% 水杨酸乳膏或凝胶具有溶解粉刺、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作为痤疮的辅助治疗。
热门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