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养生不仅要“藏”,更要注重“补”,从食物中汲取营养、滋补身体,可谓明智之举。
冬季寒冷干燥,容易损伤人体津液,这时候就应该多喝些热乎乎的滋补汤品,来帮助我们补阴补液、暖胃散寒。
但好多人对煲汤存在误解,认为煲的时间越久,汤越鲜美,营养也就越多,但事实并非如此。今天就来细数那些煲汤误区,教你煲出一锅既营养又美味的靓汤!
煲汤有三忌
1中途加冷水
中途添加冷水会使肉质收缩,影响汤的风味。如果煲汤中途实在要加水,建议加热水。
2忌早加盐
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还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建议出锅时放盐,这样不影响汤的味道,还能使肉质保持鲜嫩。
3忌煲太久
煲汤过程中,食材中有些营养物质会进入汤中,比如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适度加长煲汤时间有利于食材释放营养,使汤更鲜美。
但三四个小时以上的熬煮,营养物质会遭到破坏,汤中嘌呤、脂肪含量反而越高,长时间饮用会导致尿酸增高、肥胖,诱发痛风,伤害肾脏。
喝汤误区
1奶白色更营养
很多人喜欢把鱼汤、骨汤熬成奶白色,觉得这样的汤更营养,其实这种奶白色主要归功于脂肪,脂肪乳化,汤就会看起来白白的,长期喝这种汤,不止会让你长胖,甚至还可能会诱发痛风。
2只喝汤不吃汤渣
煮汤过程中,食材的部分营养会溶于汤中,但无论如何,汤渣的营养都要比汤汁多,弃肉喝汤是对食物和营养的极大浪费。肉类所含的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非水溶性的,钙、铁和90%以上的蛋白质等仍留在肉里面。
还有人认为不能溶于汤里的物质都是不易被人体吸收的,吃了也没有,这也是错误的,仅凭喝汤,起不到补铁、补钙的作用,反而汤中嘌呤含量高,会引起尿酸升高,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3汤中的泡沫有“毒”
煲汤时,总会遇到飘起的浮沫,有人说它是食物的精华,要留下来;也有人觉得不干净,应该去掉……
其实,煲骨头汤和肉汤产生的泡沫需不需要撇去,得分情况。肉类、骨头焯水产生的红灰色泡沫,一般是肉类中的肌红蛋白和杂质,建议撇去后,再次用清水清洗。
煮肉汤时的泡沫,量少,颜色呈奶白色,通常无害,这是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被煮了出来,如果觉得影响外观,或者是在减肥,也可以撇掉。
4趁热喝
寒冷的冬季来一碗热乎乎的靓汤别提有多舒服了,但从健康考虑,还是放弃这个想法吧,《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人体的食道本身没有浆膜,它的上皮细胞一旦癌变,很容易恶化。食道和口腔黏膜温度多在36.5-37.2℃,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所以,千万别趁热喝!
热门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