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损害之一,是痛风病情进入慢性期的标志之一。
痛风石的形成是高尿酸血症在多因素作用下,过饱和状态的单钠尿酸盐(MSU)结晶析出,沉积于关节及其周围,而长期的尿酸得不到有效控制,经年累月就很容易形成痛风石。而病程越长或者是血尿酸长期控制不佳,痛风石形成的概率就会越大。
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皮下或软骨下形成的硬结,小如黄豆,大可胜鸡蛋,可分布于全身各部位,如耳轮、手、腕、肘关节、足、跟腱、鹰嘴处和脊柱旁等。痛风石多见于痛风慢性期,一般多发生于痛风诊断的5~10年内。
痛风石隆起会使得局部皮肤变薄,病灶中心顶点可见黄白色痛风石点状显露,按压质地较柔软甚至有波动感。而当痛风石长大到一定程度后会逐渐撑破皮肤,形成慢性窦道和顽固性溃疡,伤口渗出黄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这类伤口往往愈合困难,短则数月,长则数年,不仅患者饱受折磨,其处理也是临床处理的重点和难点。
破溃伤口情况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
轻度创面处理
破溃初期(伤口浅,面积小,分泌物无明显异味)。
1. 碘伏溶液冲洗、消毒创面→双氧水清洗创面→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干净,尽可能清除黄色坏死组织和尿酸结石。
2. 伤口如有残留痛风结晶体: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利于痛风石溶解。
3. 伤口如有轻度感染:1:5000高锰酸钾液局部浸泡,2次/日,20-30 min/次,水温30℃左右,充分清除脓性分泌物。
较小的痛风石破溃后,经过以上处理可能会痊愈。
中度创面处理
破溃较深,但无骨组织破坏和脓肿。
溃疡比较深,常伴发蜂窝组织炎,这部分患者创面伤口深度往往超过 0.5 cm,可见窦道,分泌物量大。
1. 应特别注意用无菌棉球蘸取适量生理盐水擦洗溃疡创面,对痂皮以下坏死组织进行清洗。
2. 必要时修剪清创,适当挤压创面排出窦道中的痛风石及坏死组织,并用生理盐水适当冲洗窦道后填塞引流条、银离子纱条促进分泌物排出。
3. 对于空腔较大分泌物量多的患者,可使用吸附能力更强的海藻酸钙敷料填塞或覆盖,以防止感染性分泌物向伤口周围健康组织扩散。
重度创面处理
深度溃疡、深度脓肿或出现骨组织破坏。
患者感染症状明显,分泌物量大且夹杂死骨,需要加强抗感染和清创治疗。
1. 在采取中度痛风创面应对措施后,1周内仍持续恶化情况者,请普外科评估手术指征。
2. 必要时采取手术清创、负压引流。
3. 对于关节区的病灶,常用关节针刀镜进行镜下关节腔灌洗,可冲洗出大量痛风石及坏死组织。
4. 若部分患者表面伤口面积较大难以愈合,可在换药后局部喷涂表皮成纤维生长因子促进伤口生长,注意伤口避水,日常清洗用生理盐水或酒精处理。
在中重度痛风石破溃创面处理过程中,关节超声检查便于掌控深部窦道内痛风石蓄积量以及骨质破坏进程,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且无创、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
对于痛风石,重在预防,当出现痛风石的时候,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治疗的费用远比预防花费多的多。对于长期受巨大溃疡不愈及疼痛折磨的患者,应该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