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眩晕
眩晕是主观症状,是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错觉。
1.采集病史:应详细了解眩晕的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以及可能引起眩晕的有关病史(药物中毒、外伤史)以及询问神经科、内科、耳鼻喉科的有关疾病。
2.体格检查:
①神经系统方面:除一般神经系统检查外,特别注意有无自发性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听力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等;
②内科:应检查血压、心脏,有无高血压、低血压、心率不齐、心功能不全,有无贫血、全身感染、中毒、代谢紊乱等;
③耳科方面:应检查外耳道、鼓膜、中耳、鼻咽部;
④听力学检查:应用表、音叉试验发可大致了解听力状况、听力障碍的性质及程度等;
⑤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性眼症、倾倒、植物偏向、变温试验、位置试验等。
3.辅助检查:可根据病情需要做必要的辅助检查,例:头颅X片、脑电图、CT、MRI等。
4.眩晕常见类型:
①梅尼埃病:为中年以上阵发性眩晕的最常见的原因;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联症状,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渐进性、感音性的听力减退和耳鸣;
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
③非良性位置性眩晕;
④前庭神经元炎:起病较急,表现为突起的剧烈的眩晕,伴有恶心、呕吐,但无而耳蜗症状;起病时常伴有感染(多为上呼吸道)症状,可能是一种病毒感染;
⑤迷路炎:单纯性中耳炎由于炎症刺激使迷路充血可引起眩晕。眩晕程度较轻,中耳炎好转后眩晕亦即减除;
⑥药物性眩晕:包括有耳毒性抗生素类、麻醉镇静和催眠药类、抗癫痫药等;
⑦血管性眩晕(椎-基底动脉血循环障碍):迷路卒中,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变;
⑧颅内肿瘤:由于颅内肿瘤产生的眩晕有两种机制,一是由于肿瘤直接压迫,另一是由于颅内压增高;
⑨外伤性眩晕;
⑩精神性眩晕。
5.处理原则:
①一般处理:对于急性眩晕发作的患者,需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为宜;
②伴有明显恶心、呕吐者,应酌情给予补液,对于焦虑紧张患者,应适当给予解释与安慰,以解除顾虑;
③根据病因及发病的缓急程度进行对症处理,常见药物有镇静剂与安定剂、抗组胺药物、止吐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