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由于采收时间的不同,中药茵陈分为绵茵陈及花茵陈。中医药应用茵陈比较早,《神农本草经》记载将其列为上品,谓其能除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在东汉时期也有关于茵陈组方的记载,如《伤寒论》用其治疗瘀热发黄,《金匮要略》以其治疗谷疸等。后世医家一直沿用茵陈,在治疗黄疸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利湿退黄的主药。
功效与作用:茵陈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其主要作用是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另外还有发汗解热,祛风除湿,通利小便的作用。主要用于湿热黄疸,湿温暑湿,湿疮瘙痒,风痒疥疮,小便黄赤等。
用法用量:药典推荐用量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但是目前临床应用一般适量增加用量。
注意事项:血虚发黄或者血瘀发黄者禁用此药,临床需详细辩证。
现代药理研究茵陈提取物主要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色原酮类、有机酸类、烯炔不饱和烃类与挥发油类等成分。其中黄酮类种类最多,有机酸类包括绿原酸、茵陈蒿酸等,这两类物质在传统中药煎剂中发挥药效最大。茵陈的主要作用具有保肝作用,可降低胆红素,甚至新生儿黄疸也可应用,如茵栀黄口服液。对于转氨酶升高也可有效降低。其次还有镇痛消炎作用,利胆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等,肝癌及胆道系统癌症患者也可以应用。其复方制剂应用也非常广泛,研究非常多。
茵陈药效好,副作用少,药性平和,有苦寒而不伤正、清热而不伤胃的特点,同时又是药食两用植物,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