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概述
桂枝芍药知母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一个经典方,原文是“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去枣)。合方加知母治肢节浮肿,烦热。
1、专门治疗膝盖的风湿痛,基本上是一剂知。倪海厦医师治疗膝盖风湿痛,就是膝五针扎下去,扎完针以后,开桂枝芍药知母汤;
2、治疗膝盖的痛风,红肿热痛,应该用甘草附子汤,而桂枝芍药知母汤里面就包含了甘草附子汤,其中桂枝祛风,白术祛湿,附子祛寒;
3、风湿病人因节气改变导致的关节酸痛,也是桂枝芍药知母汤。
中文名:桂枝芍药知母汤.
功效: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
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张仲景
处方
处方一:桂枝12克、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炮)。
处方二:桂枝25克、芍药18.5克、甘草12.5克、麻黄12.5克、生姜12.5克、白术30克、知母25克、防风25克、附子12.5克。
用法
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方剂歌诀
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生姜与麻黄,白术防风炮附子,寒热错杂此方良。
各家论述
陆渊雷说:本条证治急性关关节风湿病,其他脓毒性、淋菌性、梅毒性关节炎亦可用。
汤本求真说:本条《指金匮条》是述慢性关节炎,尤其如畸形性关节炎之症治。
尾台榕堂说:防己黄芪汤治风毒肿,附骨疽、穿踝疽,稠脓已歇,稀脓不止,或痛或不痛,身体瘦削,或见浮肿者,若恶寒下利者更加附子佳。
按:本方治脓毒性关节炎,兼用黄芪汤加当归、忍冬花收效更佳。
华冈青洲说: 桂枝加术附有治闭不回,有回气不循之效。又说: 葛根加术附治血闭不回致血弥凝者,有行血凝滞之效。(按:血当改作液体。)越婢加术附,解水毒之留滞,故风湿、痛风、热痛治之颇佳。
按: 本方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去枣)。合方加知母治肢节浮肿,烦热。合方加防风治头眩痛,身体痛,骨节痛。
参华冈氏说本方加葛根、石膏,则又含三个方意。
汤本氏以为防风近似葛根,而实践观察解凝滞,防风则无能,知母作用引起水代谢活动变化的机制联合以上四方消除症状,全赖麻黄附子送远处及其隙间成功效,虽乃是假说,而临床是符合事实的。(血浆变异加石膏,体液凝滞加葛根防己的效应,当前科学虽不能作证。)
医案
1、女 22岁,半月板撕裂,数月不能行动,住院医生以非动手术才能愈,预后:好者占多数。其父疑虑不定。写信给我[当时在内蒙古]即寄本方兼用血府逐瘀汤(王清任方)共计20付,复健如常。
选自《葭杭文集(妇科)》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炮)。
【用法】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姜春华老师曾经指出:桂枝芍药知母汤,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卓效。关键在于附子,不用则无效。何绍奇认为:附子用量不足亦不效。
2、、有一个病人来,做水的生意的,经常给诊所送水,来的时候,两个膝盖、脚踝关节、环跳关节非常的酸痛,右边的膝盖红肿,整个肿得很大,右脚的解溪穴的地方也肿得很大,也就是说他风湿和痛风同时都有,偏偏要做提水的生意,他要扛重啊,外面很热,他就没法扛,因为痛,呼吸很短气,全身一直不断地冒汗,我就开桂枝芍药知母汤给他,同时帮他针灸。然后让他隔天礼拜三再来做针灸。结果这个家伙就不见了,一个礼拜找不到人啦。过了两个礼拜他来送水,我说你怎么搞的不来了?他说好了,我说你怎么好了,他说你扎完一次针我当天晚上吃完药,第二天早晨起来我就好了,还要看什么。这就是经方!速度就那么快!原方完全没有改变!
3、爱人办公室的同事膝关节滑膜炎犯了,疼痛难忍,过来找我,用原方6付解决问题。
4、有一次天气变冷,刚好又是节气前后,爱人感觉全身不舒服,尤其是双膝关节疼痛不适,刚让她喝完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科学中药没几分钟,就说有反应:关节不疼了,全身软软的,就好像全身泡在热水浴缸里一样,身上微微出汗,连打毛衣的手都软了,很舒服的感觉。
5、有一次天有点凉的时候,爱人穿着凉拖鞋在厨房包饺子,站了2个小时,自己还没觉得冷。第二天起床后自觉双脚、小腿到膝盖冰凉,膝盖疼痛不适,腰酸,困痛,典型的四逆汤证,考虑到膝盖疼,加桂枝芍药知母汤,开了3付,当天中午喝了一次后,自觉双下肢象泡在温水中,温软,膝关节疼痛消失,但腹部冰凉,咕咕作响,腹胀欲泄,考虑是体内排寒气的“排病反应。”
6、笔友打电话来咨询她8岁儿子的病情:右侧膝关节肿痛两月余,用中药外敷后肿消,但疼痛仍在,拍片子未见异常,医生建议查膝关节MRI和骨盆CT,骨盆CT未见异常,膝关节MRI预约到一星期后检查,我建议中药内服,桂芍知母汤原方5付,吃了3付疼痛消失,笔友很高兴也很意外,怎么会这么快。
7、患者男性,37岁,有左侧膝关节炎病史十余年,长期慢性疼痛,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近一周出现左侧膝关节肿痛不适,活动后加重,行走困难,但无下肢麻木,无发热及外伤,自行在家休息无缓解。入院前在门诊行左膝关节腔穿刺抽出约50毫升浑浊积液,并加压包扎,效果不好,骨科医生建议必要时手术治疗。
患者曾于2014年10月在门诊行左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左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方囊性病灶,考虑为半月板囊肿,内外侧半月板退变;髌上囊、关节腔及腘窝积液,并腘窝囊肿形成。
2014年12月复查核磁共振提示:左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左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方囊性病灶,考虑为半月板囊肿。
查体:左侧膝关节红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主管医生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诊断为左侧慢性膝关节炎(合并滑膜炎可能)发作期。病人不想做手术,因此住院治疗想用中药进行调理。
膝关节肿痛的患者我治疗过几例,效果都还不错,但这个病人是最重的一个。病人的症状就是左侧膝关节红肿疼痛不适,行动不便,腰部发凉,口干不欲饮水,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我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开了五付我就出差了,回来时病人服用了四付药,到我办公室来的时候腿脚已经很利索了,我差点没有认出来,病人说已经好了大半,好转的速度出乎我的意料,病人说吃完两付中药,以前口中觉得口干没有口水,现在感觉到嘴里有甜甜的口水了,腰也感觉有温度了。
这个病人的治疗过程非常简单,不打吊针不输液,不做过多检查,就单纯使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等到1月16日出院的时候,主管医生在病程中是这样记录的:患者一般情况可,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查体:左膝关节红肿消失。而病人出院时对我说的是:我恨不得撒开腿大步跑着出院。
病人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对于中医开药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不过现在的病人越来越相信眼见为实的检查数据和图像资料,后面症状缓解后我也没有舍得让病人花钱复查核磁共振。后来我也在思考,如果能够用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侧面印证中医的疗效何尝不可。如果真有效,也不怕检查,刚好我们也可以了解在症状消失的同时,相应的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既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东西我们无法拒绝,不如让其为我们作用,岂不更好!
另外在治疗的时候,他的主管医生曾经建议患者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究竟是不是滑膜炎,因为滑膜炎按道理是需要病理确诊的,从西医的思维方式来说,主管医生的建议没有错,关键在于,即使确诊了,又如何治疗呢?难道仅仅为了一个诊断而诊断?病人最终要的是疗效,而不是一个无法治疗的意义不大的所谓的诊断。作为医生不仅仅是给患者一个诊断,最终的目的是解除患者的痛苦。
记得当时病人入院时,我告诉管床医生只用中药治疗,管床医生说:那就看你的啦!科室就我一个医生是中医出身,最后能用中医中药在短时间内解决病人的问题,作为科室的西医医生也非常客观的在病历上如实记录治疗效果,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真正的科学态度。
病人出院后又吃了一段时间中药,后来听医院同事说,他又跑到省里看专家能不能手术,想治疗更彻底一些,害怕以后再反复,我说随他去吧!前段时间他又到科室找我,没有开刀,决定继续开中药调理,以免复发。
事实胜于雄辩,一种医学好不好,最终还是疗效说了算,对于质疑中医的、怀疑中医的,与其停留在质疑怀疑阶段,不如亲自试着去了解、去尝试,用疗效说话,用事实说话,只有这样才有发言权,也只有这样才有说服力,而中医的生命力恰恰在于疗效。实实在在的疗效比无谓的争辩和解释管用多了。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3990612942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