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一)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肱骨外上髁部伸肌总腱处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
1.临床表现和诊断
(1) 症状 多数发病缓慢,早期肘关节外侧酸困不适,以后发展为持续性钝痛,有时伴有烧灼感,举臂、持物、伸肘腕关节或旋转前臂,可诱发或加重疼痛,病情严重者疼痛可波及前臂,上臂甚至肩背部。
(2)体征 肱骨外上髁及其前下方有一局限而敏感的压痛点,Mill征阳性,Cozen征阳性。
(3)辅助检查 X线片多属阴性,有时可见肱骨外上髁处骨质密度增高。
2.治疗方法
(1) 早期发现,及时休息,避免患臂的伸腕动作。
(2)阻滞疗法 屈肘900使桡侧腕伸肌前移,肱骨外上髁显露清楚,左手拇指找准压痛点后固定不动,沿拇指指甲快速进针,直达肱骨外上髁或其前下方,病人感酸胀疼痛明显,并可放射到前臂外侧,注射镇痛液3~5ml。
3.针刀疗法 保持阻滞时医生拇指的位置,与进针一样进针刀,平行肌纤维,纵行疏通剥离数刀,再横行推移数次,出针刀。阻滞与针刀同时应用,5~7天1次,一般1~2次即愈。
4.其他 如口服消炎镇痛药、理疗等。
(二)肱二头肌腱桡骨滑囊炎
肱二头肌腱桡骨滑囊炎是由于肱桡关节过度频繁地屈伸、旋转或外伤所引起的该关节滑囊的磨损、闭锁和肿胀,表现为肘下外侧的酸胀、疼痛。
1.临床表现和诊断
该病多见从事以屈伸旋转肘关节为主要活动的人们。
(1)症状 肘关节外下侧酸软,肿胀,疼痛,夜间及休息时尤重,病人常自主或被动活动肘关节。
(2)体征 肘伸位时,肘关节掌面外侧,桡骨粗隆处有明显压痛,屈肘位时压痛不明显。前臂旋后抗阻试验及腕背伸抗阻试验均为阳性,Mill征阴性。
2.治疗方法
肘关节伸直位,平置于治疗台上,肘下垫枕。取压痛最明显处作注射治疗和小针刀疗法。
(1)注射治疗:左手拇指于定点处下压,卡在肱桡肌内缘向深层按到桡骨粗隆,使肱桡肌外移,肱动、静脉推向内侧,阻滞针紧贴左拇指指甲,快速刺入,达骨面时稍退针,注射镇痛液3~5ml。
(2)针刀疗法:进针刀平行指甲原位刺入,纵行分离。
要注意避免损伤血管、神经。
(三)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腕管内压力增高,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而造成大鱼际肌无力和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疼痛、麻木及进行性的鱼际肌萎缩的症侯群。
1.临床表现和诊断
(1)症状 以中年女性多见,桡侧三个半手指疼痛或麻木,感觉减退和鱼际肌萎缩三大症状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且夜间痛明显。上述症状只限于腕部以下的正中神经分布区,虽有放射痛,但腕以上感觉的客观检查无阳性发现。
(2)体征 感觉异常的诱发试验包括屈腕试验,Tinel试验,正中神经加压试验,止血带试验常为阳性,其中以止血带试验最为敏感。
(3)辅助检查 运动神经纤维传导时间延长。肌电图检查异常。腕关节X线检查可了解腕部骨质结构情况及进行鉴别诊断。
2.治疗方法
(1)注射治疗:
穿刺点定位 第一进针点选在桡侧腕屈肌腱尺侧缘与远侧腕横纹的相交处,第二进针点选在第一进针点近侧2..5cm处。第三、四进针点分别选在指浅屈肌腱尺侧缘与远侧腕横纹的交点及其该点近侧2..5cm处。经上述4点,直达骨面稍退针,在该部位注药。
(2)针刀疗法:
3.注意事项
(1) 由于腕管综合征的原因较多,故注射前应明确诊断和选准适应症。
(2)由于腕管容量甚小,因此注药量应根据病情适量注射,以不引起加重长期性压迫为主。
(3)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及引起血肿等现象发生。
(四)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多见于手工劳动者的右手拇指、中指和无名指。
1.临床表现和诊断
(1) 症状
1)多见于从事包装、缝纫、绘画、家务等职业的手工劳动者。
2)起病缓慢,初期掌指关节掌面酸痛,活动不灵,以后疼痛逐渐加重,产生摩擦音,再发展则出现弹响,严重者指间关节不能伸直,即所谓"绞索征"。
(2)体征
1)掌指关节掌骨水平位局部可触及皮下硬结节,压痛明显,当手指屈伸时可感到该结节随之活动,并有弹响。
2)屈指抗阻试验阳性。
2.治疗方法
(1)阻滞疗法:在手掌远横纹的远端,找出确切注射点,快速进针,左手抵住手背的患指掌骨干,以作穿刺进针的引导,这样可以直接刺入正中位的腱鞘内,并可直接触及骨面,开始进行少量注射,然后拔出针少许,继续注入药液,使药液完全注入腱鞘内。
(2)针刀疗法:针刀在硬结及压痛明显处,平行肌腱进针,达腱鞘后,纵向剥离,横向推移,再将针刀绕到肌腱后,挑动肌腱数次。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