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陈XX,女,55岁,2017年3月4日因“心慌、胸闷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1月余”初诊,诉10年前出现阵发性心慌,伴胸闷,夜间多发,Holter回示:“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室长间歇,最长R-R间期2.2秒;ST-T改变”(见附图1);近1月感心慌加重,持续不解,胸闷、气短明显;予可达龙口服 g/d,未见好转遂来就诊;现心慌持续不解、胸闷,伴气短、乏力,口干;纳可,眠差,夜眠约在4-5小时,且多梦;夜尿频,约4-5次/夜,大便日一次,质偏稀不成形。舌质黯红,苔薄黄舌根部偏腻;脉叁伍不调,脉形沉细尺弱。BP 145/80mmHg。西医诊断:心房颤动 中医诊断:心悸 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治以化痰祛瘀,益气养阴为主,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炙甘草汤与升陷祛瘀汤加减,处方如下:
瓜蒌 30g ? ? ?薤白 30g ? ?法半夏30g ? ?炙甘草 30g
生地黄 60g ? ?麦冬 15g ? ?阿胶 9g烊化 ? ?党参 21g
火麻仁 9g ? ? 桂枝 9g ? ?生黄芪 30g ? ?知母 15g
三棱 15g ? ? ?莪术 15g ? ? 坤草 30g ? ? 僵蚕 30g
苍术 30g ? ? ?生牡蛎 30g ? 贝母15g ? ? ?玄参 9g
生姜 9g ? ? 大枣9g ? ?
加黄酒100ml泡煎,水煎2次早中晚分服
患者连续应用上方40余剂,期间曾多家医院建议行射频消融术,患者均拒绝,1月前患者突感心慌明显减轻,查心电图示转为“窦性心律”;
7月14日史老师来青岛,患者复诊诉近1月心慌未作,服药后胸闷减轻,气度、乏力症状明显好转,夜眠时间增加至5-6小时,但仍多梦;夜尿约3-4次/夜,大便日一次,质不成形。舌质黯红,苔黄腻中抽,脉沉细弦滑。BP 145/80mmHg,复查心电图仍示“窦性心律,QTC延长,ST-T改变”(于我院门诊)上方去瓜蒌、薤白、半夏,加菖蒲9g,远志9g,山药15g,乌药9g,益智仁9g,煎服法同上,7剂。
7月21日复诊待补充。
分析:
患者绝经后女性,心慌、胸闷为主症,兼见气短、乏力,眠差,夜尿频,结合舌脉,属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气虚阴津化生不足,心失所养,同时胸中大气虚陷,无力推动气血津液运行,导致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留拘胸中,胸阳被遏,上扰心神,故见心慌、胸闷、眠差等症。胸中大气不足,故见乏力、气短;心神失养、肾气固摄无权,故见夜尿频;痰瘀互结,血行阻滞,故见舌质偏黯;苔薄黄舌根部偏腻,脉沉细促尺弱皆为气阴两虚见痰瘀互结之象。治当标本兼顾,化痰祛瘀通络治标,同时养阴举陷以治本。方中瓜蒌、薤白、法半夏、黄酒豁痰通阳;生地(重用)、麦冬、阿胶、麻仁养阴生津充营,生黄芪、党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三棱、莪术、坤草、桂枝活血祛瘀通脉;柴胡、升麻、桔梗升气举陷;知母性凉以防升发温燥太过;苔腻加苍术以燥湿;生牡蛎、贝母、玄参以散结。
二诊心慌不显(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胸闷、气短、乏力减轻,睡眠、夜尿频症状有改善但仍不理想,苔黄腻中抽,属痰湿未化而阴津已伤;脉沉细弦滑亦为气阴两虚兼见痰瘀互结之象。分析此时当缓则治其本,益气养阴为主,兼祛瘀化痰,效不更章,原方加菖蒲、郁金化痰开窍以安神,山药、乌药、益智仁温肾固摄以缩尿。
体会:患者持续房颤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此种类型房颤多伴有器质性心脏问题,其中冠心病占首位,西医治疗药物在控制心室率与缩短长间歇之前存在矛盾,无药可施,唯有安装起搏器。
史老师认为,本案气血阴阳两虚,气陷无力推行血脉,心脉痹阻、心失所养而发心悸的中医病机与其窦房结退行性变、心肌血运失常功能障碍与本案的现代医学病生认识相近。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炙甘草汤,通阳育阴,但祛瘀逐痹之力稍显不足,故合升陷祛瘀及消瘰丸意,以助复脉。
(青岛海慈医院 心内科 姜婷整理)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huaxiangyishu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