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选一种即可)
(1)基本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 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输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3)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寺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4)牵引揉捻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置于枕骨乳突处,余手指托住下领。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环转摇头部3-5次,然后保持牵引力,作头部前屈后伸运动各1次,最后医者左手改为托主下领部,同时用肩及枕部顶在患者右侧颗枕部以固定头部,保持牵引力,用右手拇指按在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处(或痉挛的颈部肌肉处),右手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作快速的揉捻,同时将患者头部缓缓向左侧旋转,以颈部的基本手法结束治疗。
(5)拔伸推按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右前方,右手扶住患者头部,左手握住患者右手2-5指,肘后部顶住患者肘窝部,令患者屈肘,然后医者右手推按患者头部,左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
2.整复类手法(选一种即可)
(1)旋提手法: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主动将头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并做最大限度屈曲,达到有固定感。医生以肘部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3-5秒钟后,用短力快速向上提拉,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扳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机,用力要快而稳。
(2)定位旋转扳法:以向右旋转为例。患者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后方,以左手拇指指腹推顶在患者病变颈椎棘突(或横突)旁,用右手(或肘窝)托住患者下颁部。
瞩其颈项部放松,低头屈颈15-30度,然后嘱患者顺着医生的右手在屈曲状态下向右慢慢转头,当旋转到最大限度而遇有阻力时,医生顺势施以快速的向右扳动,同时,推顶棘突的左手拇指向右用力推压,两手协调动作,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有时医生拇指下亦有轻微的位移感。
(3)旋转法:上颈段病变,要求患者将头颈屈曲15度;中段病变,将颈椎置于中立位;下段病变,将颈椎屈曲30-45度。在此位置向上牵引30秒。嘱患者头部向一侧旋转,旋转至极限角度(约80度),达到有固定感,同时迅速准确的作同向用力旋专,操作成功可以听到弹响声。注意用力要轻重适当,避免因过猛过重而加重原有的损伤。
?(二)牵引疗法
可选用坐位或仰卧位用枕颌四头带牵引。根据病变部位确定牵引角度,牵引时间约20分钟。牵引重量可从6kg开始,按患者适应情况逐渐增加至10kg。对上段颈椎(颈1-颈3)采用垂直牵引,持续20分钟。对中下段颈椎(颈4-颈7)采用前屈位牵引,持续20分钟。1天1次,10次为1疗程。
禁忌:身体虚弱无法耐受牵引者;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呈串珠样改变者。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寒湿痹片
2.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安络痛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肾气丸加减。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推荐方药:益气养血口服液
(四)、针刺
根据症状所累及的部位,按照“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选用相应穴位针刺。
取穴:风池,大椎,肩井,夹脊
a转侧不利:外关,阳陵泉
b俯仰不利:后溪,昆仑
c头晕:太冲,三阴交
d胸闷,出汗,心悸:内关,公孙
e头晕,血压偏底:百会加灸
f双下肢无力:足三里,阳陵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 <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span="">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二)评价方法
颈椎病疗效评分表总分46分
临床表现 | 记分 | 临床症状、体征分级 |
颈部疼痛 ? | 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 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 | |
肩部疼痛 | 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 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 | |
上肢疼痛 ? | 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 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 | |
上肢麻木 ? | 0分:无麻木??? 2分:偶有麻木,很快缓解 4分:麻木间断,多在睡眠或晨起出现,能缓解。 6分:感觉麻木,持续不减,不缓解 | |
颈肩压痛 | 0分:无压痛 2分:压痛轻,用力按压才感疼痛。 ? 4分:压痛明显,稍有按压即感痛甚 | |
颈部活动 | 0分:正常? 2分:偶有颈部僵硬,仅有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受限者 4分:颈部僵硬,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受限者 | |
椎间孔挤压试验 | 0分:正常? 2分:神经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轻微者 4分:有明显沿神经根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者 | |
感觉障碍 | 0分:无肢体感觉异常 2分:有肢体感觉异常 | |
上肢无力 | 0分:肌力5级? 2分:肌力3~4级 4分:0~2级 | |
肌腱反射 | 0分:正常? 2分:腱反射减弱 4分:腱反射消失 |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