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很多的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下降(如传染病),而且很多疾病的治疗效果都在明显的提高,如高血压、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等。
但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却在上升,由于社会老龄化的到来,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加,治疗手段的改善使这些患者的生存率明显延长。
但心力衰竭将成为21世纪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建议有心衰倾向患者都应提高警惕,早发现、早治疗。
—旦确诊,除了注意饮食、休息和药物治疗外,还要定期进行必要的检查,切忌仅在急性发作时就诊,最好选一位专科医师长期随诊,以系统考虑整个治疗方案,有效地控制心衰的发展。
尽管目前心力衰竭的预后不容乐观,但只要大家高度重视,及时治疗,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提高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一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如下:
1、感染: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2、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3、心脏负荷加大: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4、药物作用:如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
5、不当活动及情绪 :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6、其他疾病:如肺栓塞、贫血、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根据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血管病的病史,有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的临床症状,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异常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有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可作出诊断。
本文转载自http://www.360doc.com/userhome/2355900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