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脉证机理】平人脾胃冲和,肝胆调畅,肝胆温运而左升,肺胃清和而右降,胆火蛰藏而不逆,里气不郁,表卫秘固,故咳嗽弗作。
肺主表,司卫气,伤风失于表解,风邪入里,内伤于肺,致使肺气失其肃降之常,上逆而作咳嗽。症见咳嗽连声,咽中不利,胸闷气逆,吐痰清稀,或干咳无痰。表卫不固,每于秋冬之季,或偶感风寒则犯病。
平素饮食不节,内伤脾胃,致使脾湿而胃气滞,中焦壅满,肺无降路,清气堙郁,津液不能布扬而化生痰涎,阻塞清道,故清道不利,喉中漉漉有声。阵咳过后,吐出痰涎,气道暂清,随之咳轻而闷减。移时痰涎又聚,咳嗽胸闷如故,阵咳又作。如此反复不已,久久不愈。气滞则胆逆,化生相火,上刑肺金,摧引痰涎,肺热而作咳嗽。其咳而多痰,或黄或白,胶黏不利,咳唾难出,胸闷气憋。
房劳过度,首伤肾阴,继伤肾阳,阴阳俱伤,致使肾虚不能纳气,肺气虚逆,亦作咳嗽。症见咳声低弱,痰吐清冷,行动气喘,神疲乏力,腰腿痠软。肺气上逆,故脉见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久咳致使肺脾肾俱虚,肾不纳气,故脉见细濡、紧、革、关寸大。
【治则】健脾和中,清肺理气,平胆降逆,化痰止咳。
【方药】茯苓9克,炙甘草6克,炒白芍9克,丹皮9克,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前胡9克,炙紫菀9克,炙冬花12克,北沙参12克,煨草果5克,生地炭9克。水煎温服。
【方解】茯苓、甘草,健脾和中;炒白芍、丹皮、生地炭,疏肝平胆,活血润燥;北沙参、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前胡、紫菀,炙冬花,清肺理气降逆,化痰止咳;煨草果,和胃顺气。
【加减】
咳嗽重,吐粘痰者,加川贝母9克,清肺利气,化痰止咳;吐黄粘痰者,加浙贝母9克,润肺化痰,理气止咳。
咳而胸膈闷胀不适者,改炒杏仁为瓜蒌仁9至12克,宽胸利膈,化痰止咳。
咳而心慌悸者,加柏子仁9克,养心以缓急。
咳嗽,痰多色黄,胶黏难出者,加炒葶苈子6至9克,豁痰利窍,清肺止咳。
咳嗽,痰多色白,胶黏难出者,加白芥子3至6克,摧痰利窍,温肺止咳。
咳嗽,痰多色白,胸膈滞闷者,加韭菜子6至9克,宽胸理气以止咳。
大便干结者,加炒麻仁9克,滑肠以通便。
阵发性咳嗽,汗出者,加炒莱菔子9克,利气滑肠,祛痰止咳。
大便稀溏,阵发性咳嗽者,加罂粟壳5克,敛肠止泄,固肺止咳。
久咳津竭,羸瘦心慌,夜热盗汗者,去生地炭,加大熟地9克,补血以润燥。
当脐硬痛,脐左悸动者,加石菖蒲9克,消痞以止悸。
脉见关尺大,胸闷憋胀者,去生地炭,加旋复花9克,宽胸利气,降逆止咳。禁用桂枝。
肾不纳气,虚咳伤魄者,加南沉香1至3克(研粉,分二次冲服),炒小茴香9克,温肾纳气以止咳。
中下虚寒,咳嗽痰稀,咳吐不利者,加炒干姜3至6克,以温暖中下。
口苦,耳鸣者,改生地炭为黄芩炭6至9克,以清胆火。适可而止,不可过服,以免寒凉败胃。
咽喉不利,干涩发痒,痰白胶粘者,改紫菀为苦桔梗9克,化痰以利咽喉。
遗精者,加生龙骨12克、怀山药20克,镇静止遗,补肾以纳气。
急性气管炎,或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气喘咳嗽者,加麻黄绒3至6克,宣肺平喘以止咳。
痰多,气闷不重者,加紫苏子6至9克,利气化痰以止咳。
【忌宜】忌食烟、酒、辣椒,少食盐卤,以清淡饮食为宜。
咳嗽,包括急、慢性气管炎等咳嗽吐痰,或兼见气喘的疾患。
急性支气管炎,多因外感而致病,故称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多因内伤而致病,故称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失治,迁延不愈,内伤于肺,可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因感受外邪,可急性发作。
外感咳嗽,因邪伤肺卫,肺失清肃。内伤咳嗽,因饮食不节,内伤脾胃,运化失司,湿旺生痰,痰阻气逆,或因久咳伤肺,金不生水,或因房劳伤肾,肾虚不能纳气。以此观之,咳嗽无不因为痰阻气逆而成。气源于胃,藏于肺,纳于肾,以顺降为性。痰由湿化,湿源于脾。痰阻清道,致使清气堙郁。故治疗总以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和胃降逆,以复肺气肃降之常为本。脾健则能运,胃降则能纳,升降复则中焦冲和,精微化生气血,痰涎不生。咳嗽自止。
外感咳嗽一旦转为内伤咳嗽,多成痼疾。内伤咳嗽多系肺脾肾俱虚。药后咳痰喘嗽虽可大减,甚至一如常人,但其根难除,每因气候突变或劳累而急性发作。经年不愈,甚则迁延而成痰饮咳嗽,咳嗽吐血者。
暖肾之品,不可早用,用早则伤肝阴,致使肝家燥热。肝为五脏之贼,肝燥则有所恃,恃才则傲物,必侮肺金。肺金被侮,咳嗽不唯不愈,反而愈烈。因木能生火,火能克金使然。
临床所见,金克木者少,木侮金者多,所以方中用疏肝活血之品,以防肝胆火旺。治疗肺家之病,以甘缓药物为宜,大热、苦寒之品均须慎用。
具体运用当参照医生处方建议。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