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邱立新,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要从事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研究。创办了肿瘤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发表SCI论文65篇,累计影响因子约300 分,其中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SCI论文40篇,累计影响 因子约180分。副主编《赢在论文*术篇》、参编《实用循证医学方法学》。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等。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医学院首届青年学者论坛二等奖等 。
有任何问题,欢迎后台留言,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也可直接微信搜索“qiuyisheng222”添加邱医生就可以咨询啦。
最近经常在朋友圈刷到大家转发的文章,标题如下:
“震惊:某29岁上班族得癌了,原因竟然是这个!”
或者是:
“癌症年轻化?元凶究竟是什么?”
看到这样的文章,相信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样,心头一震。我们与癌症的距离究竟有多远?为什么那么多人年纪轻轻就得癌?撇开家族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因素不可忽视......
现在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对于年轻的上班族群而言,存在一些普遍现象:
早上时间“太短了”,还要抓紧出门挤地铁,空着肚子就上班......
中午休息时间短、晚上太累不想动,午餐、晚餐叫外卖,方便又美味......
周末好不容易有时间,早上一定要赖床,晚上朋友请吃海鲜自助大餐,还在减肥呢,中午就不吃了吧,三餐聚成一餐吃,晚上暴饮又暴食......
马上又要到周一,实打实、百分百不想去上班,“珍惜”周日晚上宝贵的自由休息时间,熬夜刷剧、看小说,上班再去补觉吧......
熬到凌晨1、2点,肚子好像有点饿,烧烤、啤酒走起来......
上述的生活习惯,你有几条?
作为一名医生,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么“嗨”下去,受伤的不止是钱包,还有你的身体!
先来说说我自己吧,作为一名医生起早贪黑、熬夜倒班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天天吃外卖更是常态。一年365天,程序猿们“996”就叫苦了,我们医生其实是“797”。什么?不信?
大家想象的是,医生每天往办公室一坐,随便看看病,随便开开处方,轻松又开心。真的是这样吗?
那就一起来看看医生的日常吧:
1.日常门诊,中午值中班,晚上值夜班;
2.医生每天需要早起到医院先开晨会:医院规定说好的8点上班,可能7点零几分就已经到科室了;
3.医生每天需要查房:冗长的会议结束之后还要查房,详细的了解病人的情况。
一上午要做的事除了看住院病人、详细了解新入院病人,还要整理病例,不间断地回答不同病人以及家属突然的咨询,还要处理病人的一些突发情况等等......
忙完早就过饭点了,再加上中途也没时间去吃饭啊,所以外卖几乎是每日必点。
忙完白班忙夜班,还有“主动”加班,因为......有整不完的病历、写不完的出院小结,晚上9点下班也不算稀奇。
一般的公司一周至少让员工休息一天,可医院不一样,医生能休息,病人能休息吗?偶尔的休假,也有可能被突然的科室电话打断。
外科更是如此,有时一个电话就得抛下家人急忙赶回医院做手术。
所以,在医生和医生家属们的眼里,“医生”这一职业意味着“把科室当家”,恨不得直接住在医院里,“797”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基于以上的实际情况,在医生这个群体里,胃病几乎是人人都有,大大的黑眼圈更是标配。
总是会耐心地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少吃外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不舒服的及早来医院看,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
但是,等真轮到自己的时候,这些说过的话就像是“过眼云烟”,完全没有印象。
所谓的“医者不自医”,就是如此吧。
感冒了,头疼嗓子疼,本应该休息,可是大部分的医生只能选择坚持,等实在扛不住了再说。我甚至看过本院感染科的小伙,打着点滴在工作,还开玩笑说:“幸好是在医院工作呢,这看病、工作两不耽误,真好,哈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段时间有听说医院里的一位内科主任查出来是肺癌,平素也不见他抽烟喝酒,业余时间也没有不良嗜好,除了上班还是上班。
某外科医生也是如此,年纪不大,查出来甲状腺有问题,刚做完手术。
? ? ? ? ? "
所以,癌症离我们远吗?还真不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正在逐步缩短我们与癌症之间的距离。
近期邱医生看到《柳叶刀》上的一篇报告,挺有意思的,分享给大家,该报告指出:癌症已经逐渐超越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源于一份调查。该调查囊括了五大洲21个国家,覆盖了16万人(35-70岁),随访时间长达9年半。研究者根据最终的调查数据,做出了分析,期望得出近年来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的规律。有意思的是,分组的依据不同于以往。研究者将被调查人群根据所属国家的富裕程度来进行分类,分为了:高收入国家、中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
?
结果最终显示,不同疾病按照发病率来看,在富裕程度不同的各个组之间存在差异:
癌症(cancer)、慢阻肺(COPD)、肺炎(pneumonia)、受伤(injury)这四种疾病,在高收入国家中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低收入国家;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在各收入国家中的发病率几乎没有差异;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中风(stroke)的发生率,则是中、低收入国家高于高收入国家。
而在各个疾病的死亡率方面,大部分疾病的死亡率情况是:低收入国家>中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只有癌症是除外的,各个小组之间死亡率相差不大,似乎癌症的死亡率与富裕程度无关。但是在高收入国家,癌症致死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是第一大致死原因。
当然,从这篇章并不能直接导出“收入水平与癌症等疾病发生相关”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趋势:癌症的发生率正在增加(相对于以往而言),并且在高收入国家中,因癌症致死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心血管疾病。
众所周知,高收入国家的医疗水平整体上要高于其他水平国家,预防理念、治疗手段也是走在更前列的,那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调查结果呢?是否高收入意味着生活节奏快?意味着在工作中承担的责任更大、压力更大?加上空气质量、生活环境、食品安全等原因,导致癌症致死率更高?种种因素,我们可以大胆设想。
毫无疑问的是,如果年轻人都像文章开头那样去生活,健康肯定会渐渐离你而去。不要因为年轻就肆意透支自己的身体,长久下去,最终有一天会让你的身体不堪重负。
更多问题,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也可以直接来咨询我。关注公众号或者通过微信搜索“qiuyisheng222”/扫描下方二维码都可添加邱医生微信,进行肿瘤咨询,能帮到您是我最大的荣幸~
热门肿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