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邱立新,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要从事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研究。创办了肿瘤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发表SCI论文65篇,累计影响因子约300 分,其中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SCI论文40篇,累计影响 因子约180分。副主编《赢在论文*术篇》、参编《实用循证医学方法学》。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等。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医学院首届青年学者论坛二等奖等 。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可后台留言,也可及时获得更多抗癌科普。
更多问题,可以直接咨询邱立新医生。
微信搜索“qiuyisheng222”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皆可添加邱立新医生私人微信,进行肿瘤咨询,能帮到您是我最大的荣幸~
急性粒细胞缺乏是指患者在化疗、放疗及部分靶向治疗后短期内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直接的后果会继发感染,出现高热,体温通常>38.5℃伴有寒颤。粒细胞缺乏持续一周,感染发生几率为100%。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其次是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急)。治疗方法包括打升白细胞针,经验性使用抗生素、退热,紫外线消毒、避免患者外出及隔离处理。血液学检查提示C反应蛋白、血沉和降钙素原有可能会明显增高。待各种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出来后要选择敏感的药物。
1)晚期肺癌病人由于肿瘤肿大堵塞支气管,可引起阻塞性肺炎,化疗期间免疫力下降,各种病原菌更容易侵入肺部并滞留,引起肺部感染。2)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肠道功能紊乱,细菌侵入消化道或者肠道内本身存在的条件致病菌可能会引起肠道感染。3)患者身体留置各种导管(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PICC置管、导尿管、腹腔腹水引流管、胸腔胸水引流管、胆汁引流管、胃管),置管处会有红肿热痛表现,如果出现流脓症状,最好取脓液进行培养,明确致病菌。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比较严重的,处理不好会形成菌血症,甚至败血症。
肿瘤患者常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药物,如顺铂、干扰素、白介素、唑来膦酸等等,同时输血及输注白蛋白,均会引起一过性的高热,体温39℃以上,伴畏寒及寒战。其本质是一种过敏反应,出现药物热时要及时停止输注该药物,合并胸闷、气喘者要马上使用地塞米松、非那根等抗过敏治疗。
当癌转移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发热, 这类发热不多见,表现为突然高热,体温可直线上升,达40~41℃,持续高热,虽然高热却无颜面潮红等表现,反而可见皮肤干燥、四肢发凉。诊断可头颅CT或者核磁帮助诊断。治疗效果差,用抗生素及解热剂不能缓解。
最常见的放疗后发热由放射性肺炎所致。食道癌,肺癌,纵膈肿瘤等进行放疗的同时,由于射线剂量和累积可能会造成放射性肺损伤,继而引发放射性肺炎,一般来说通过拍胸部CT可帮助判断。治疗使用地塞米松、强的松等激素冲击治疗。
晚期肿瘤患者肿瘤负荷较大,肿瘤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后引发免疫性反应和炎性反应,引起发热症状。具有如下特点:1)每天中至少有一次体温大于37.5℃,且多数不超过38.5 ℃;2)发热超过2周;3)各种化验检查无感染证据;4)用经验性及合适抗生素治疗7天后发热仍不退;6)各种退热药如阿斯匹林及扑热息痛对肿瘤性发热无明显退热作用。?治疗选择非类固醇性抗炎药如消炎痛、萘普生对肿瘤性发热有效。如果肿瘤得到较好的控制,肿瘤热会消失。
更多文章点击这里
有任何问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可后台留言,也可及时获得更多抗癌科普。
更多问题,可以直接咨询邱立新医生。
微信搜索“qiuyisheng222”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皆可添加邱立新医生私人微信,进行肿瘤咨询,能帮到您是我最大的荣幸~
热门肿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