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没有喉源性咳嗽一说。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上有一篇《咳论》,那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很有名。他早就指出,导致咳嗽的原因很多,并不只有肺一家。古人也有“润喉为謦咳”一说,这轻轻的一声咳嗽,倒是正宗的喉源性。那些经常“吭-吭”不断的人,肯定有慢性咽喉炎,当有间歇性变为持续性,那就是喉源性咳嗽。时间一长,咳嗽剧烈便是病,就需治疗了。
喉源性咳嗽以呛咳、阵咳、干咳为持点,或者咳出少量粘稠的泡沫样痰,咽干喉痒,胸闷气逆;或咳剧而干呕。这种咳嗽在没有继发支气管、肺部感染的情况下,我认为吃中药优于服西药;口服好于静脉点滴。在治疗上虽然是要审因,但是在治疗慢性咽喉炎的基础上止咳,比单纯地见咳止咳效果肯定要好得多。我常用的基本方:旋复花12克(包),代赭石、蛤壳各30克,桑叶、白菊花、苏叶、姜半夏、茯苓、防风、杏仁、牛蒡子、前胡、冬花各12克,川朴、象贝、姜竹茹各10克,黄芩15克,炙甘草5克。每日一帖,煎服两次。此方煎后仅一丝淡淡的苦味,口感尚可。上周我回南桥,咳嗽颇剧,服此方后当夜咳嗽大有好转,内人认为那药方有效果,让我把处方告知大家(美中不足的就是药味太多,)。
有一种喉源性咳嗽是由药物引起的,如开富持一类的降压药。前两年一个农村老妇女咳嗽数月,服药无效,找我开中药。一问有高血压,在吃开富特,即以尼群地平代之,再开中药5帖。复诊时说碰到了仙人。我说:你这咳嗽是那只降压药引起的,停了,咳嗽也减轻了。中药仅仅助一臂之力,而我也只是指路罢了。其实药品说明书上早已标明,医者、患者两疏忽而已。
对于喉源性咳嗽的病人,我总要特别叮嘱他们必须注意如下几点:1,发病时一定要忌口,如鸡、蟹、带鱼、酒酿等中医认为的鲜发食物;不食辛辣等刺激性食品。2,不吸烟、不饮酒。3,进食后一定要漱口,并多饮几口温开水,把停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清除掉,那家伙惹咳(位于大支气管以上的咳嗽反射感受器,对机械刺激相当敏感)!4,睡觉时右侧、左侧、仰天三种姿势,总有一种姿势咳嗽会轻些,即使累,不要改变,否则会越咳越厉害,非得让你坐起来不可。5,吃中药或蛇胆川贝枇杷膏(不兑水)时,药含在口内后,仰头慢咽,以便让药在咽喉部停留一些时间,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服药后一刻钟内不吃任何东西。6,不进空调室,避免风扇直接吹到头顶或上背部;7,远离粉尘、纤维及刺激性气体。8,那些整天“吭-吭”不断的人必须要改掉这不良习惯,因为“吭”一下,只能偏安一时,而对慢性咽喉炎来说,绝对是雪上加霜。怎么办?一一像我那样,一一哼哼歌。
报纸上、电视里都曾经说过,巧克力里的可可成分有止咳作用,因此咳嗽的人吃它可止咳。我让人试过,那东西太甜,吃得过快了,反而会引起咽喉不适,导致咳嗽。
至于慢性喉源性咳嗽一旦继发感染了,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抗菌治疗在所必须。当然中西药结合,治疗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