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胆囊结石发生与体质有关,好发于40岁以上、肥胖、女性,可能与体内激素改变、生活、饮食相关。但通过生活习惯的调整对于预防胆囊结石还是有积极的作用。
一、胆囊结石如何发生的?
胆汁是由肝脏持续分泌产生的,胆囊只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
胆汁含有水、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磷脂等多种成分,当各成分比例失调时,随着水分不断被吸收,胆汁浓缩或胆汁淤积以后,容易形成沉淀,析出胆固醇结晶,久而久之形成了结石。
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
总胆管结石,一部分是由胆囊结石排出到总胆管内,但胆管本身也可形成结石,其原因更复杂多样。
二、一般人群胆囊结石的预防
1. 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胆囊结石的形成率、生长速度、症状发生的概率也将增加。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者,患胆结石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增加5倍。
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2(m)
正常体重指数:18.5~24
预防胆结石可以从维持正常体重开始,或在超重、肥胖人群中进行积极减重来实现。
2. 坚持运动
研究显示,运动对于胆结石的预防可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够明显降低有症状结石的发生率。
一项纳入25639人历时14年的研究显示,运动强度较高人群(相当于脑力劳动者每天保持运动1小时)可使有症状胆结石的发生率降低70%。
3. 规律进食
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进食促使胆囊收缩、并刺激胆汁分泌,胆汁排入肠道后可帮助消化。
一日三餐规律进食,使胆囊内的胆汁得以定时排出,不至于过渡浓缩,以防止胆结石的形成。
4. 吃早餐预防胆结石
胆囊内胆汁在晚饭后从新开始储存,若隔天不吃早餐,经过大约12小时的贮存、浓缩,胆汁中的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容易形成胆固醇结晶析出,日久便形成结石。
若正常吃早餐,吃进去的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使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降低,结石不易形成。
报道大量节食和不食早餐者,四个月内有1/3的人患胆结石。
5. 避免高脂肪、高热量、过甜食物
高脂肪、高热量等食物,使机体代谢紊乱,剩余营养聚积在体内导致肥胖,血和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偏高,导致胆囊内胆汁比例失调,形成胆结石。
英国研究发现,90%以上的胆结石患者都有吃甜食的习惯。每次食用过量的糖后,血糖短暂升高,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和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失调;而这三者失调正是胆固醇在胆汁中沉淀并形成胆结石的条件。
6. 多食含纤维素、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高纤维素(蔬菜水果)有助于降低疏水性胆汁酸含量,改善胆固醇代谢,可预防结石的形成。增加维生素C、含钙饮食的摄入也可降低胆结石发生率。
7. 素食者应适当补充卵磷脂
正常人胆囊内的胆固醇与胆盐、卵磷脂以一定比例混合呈微胶粒状悬浮在胆汁中,当这一比例破坏容易形成胆结石。一些素食者摄入卵磷脂不足,素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妨碍了肠道对胆汁酸的重吸收,使胆汁中胆盐、卵磷脂比例减少,易形成胆结石。素食者适当补充卵磷脂,可预防胆结石。
含卵磷脂丰富的素食,有:
核桃(每日2~3个为宜)、牛奶、大豆、葵花子、谷类、芝麻、海带、蘑菇、山药、黑木耳、红花籽油、玉米油等等。
其它含卵磷脂丰富的食物有:蛋黄(每日一个为宜)、鱼头、鳗鱼、小鱼、动物肝脏等等。
8.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寄生虫感染
在我国胆结石高发地区,70%的胆结石是以蛔虫卵和蛔虫残体为核心的。饮食不洁,吞入蛔虫卵,蛔虫可逆流进入胆道,在胆道产卵、死亡、引起胆道感染,均可成为结石的核心体,形成胆结石。
三、高危人群胆囊结石的预防
1、体重迅速减轻的患者(如减重手术后的患者、快速减肥者):建议口服熊去氧胆酸每日500mg直至体重下降趋于稳定。
2、长期接受生长抑素或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的患者(某些内分泌肿瘤)建议口服熊去氧胆酸进行胆固醇结石的预防。
3、其他高危人群如全肠外营养或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不推荐主动预防。
四、定期体检
针对胆囊结石,超声是最有效、且便捷的方法。每年做一次B超体检可及时发现胆囊结石或者将要形成胆囊结石的状态,如:胆固醇结晶、胆汁淤积,提醒自己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必要时适当服用熊去氧胆酸来防止病情进展。如果出现了胆结石,根据情况进行治疗或观察。
对胆总管结石,B超也是比较好的检查方法;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则更敏感;但CT不是很好的放法。但对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这些方法都可以。
热门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