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肠梗阻的传统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是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等。其中胃肠减压常通过鼻胃管来施行。传统的鼻胃管长度较短,只能减少胃内压和抽吸胃液,而对肠腔内的液体无法做到充分引流,致使大量气液积聚在肠道,造成肠壁扩张水肿,继而血流受阻,影响肠道功能恢复,可能导致治疗时间延长或失败。肠梗阻导管的问世,进一步解决了无法充分引流肠腔内液体的问题。经鼻型肠梗阻导管长度大,进入肠腔后进行全程肠管减压。前导子的重力作用和近端肠蠕动对前囊的推动作用,将导管向小肠远端推进,可以到达梗阻部位的近端,直接进行吸引减压,大大增加了肠内容物引流效率。在减压充分的情况下缓解肠道水肿和恢复血运,为恢复肠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最终治愈肠梗阻。后囊主要应用于肠腔造影,确定导管前端位置及判断梗阻部位。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时肠管高度水肿并致密粘连,甚至成脑回状,剥离时肠管浆膜面广泛损伤、渗血,如强行剥离,势必造成术后粘连的进一步加重,甚至肠瘘的发生,危及患者的生命。此时不能急于通过手术解除梗阻,非手术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经肠梗阻导管治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风险及费用。
另外,对于肿瘤进展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往往需行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传统的胃管减压对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几乎无效,患者肠壁水肿不断加重,造成肠壁破裂大出血或者肿瘤播散转移。而肠梗阻导管可经鼻或经肛置入,在充分引流情况下可缓解肠壁水肿,使原本需要造口后二期行回纳术的患者,有机会一期行肠吻合术和肿瘤根治手术,减少了二次手术和肿瘤播散的风险,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生活质量。
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应用可使胃肠减压量明显增加、腹围明显缩减,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鼻胃管。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普通鼻胃管,肠梗阻缓解时间明显缩短。
随着消化内镜的普及与发展,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梗阻成为一种可能。特别是经鼻胃镜放置肠梗阻导管,因其不用交换导丝,既保持了胃镜引导的特点,又减少了患者在操作中的痛苦。因此应用经鼻胃镜途径较普通胃镜及DSA引导法具有更加快捷、操作成功率高、痛苦小等优点。
绝大多数报道的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置管时间为10~35分钟,平均16.7分钟。留管时间2~20日,平均6.8日,留管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均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放置肠梗阻导
热门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