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在夏季比较炎热的天气,湿度比较大和无风的环境下,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主要表现就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的疾病,病死率比较高。这三种情况可以顺序发展,也可以交叉重叠。所以如果出现中暑的情况,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避免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热射病的情况。
所谓的热痉挛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导致出现大量出汗,活动停止之后发生的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15分钟后能够缓解,并没有明显的体温升高。出现肌肉的痉挛,主要就是肌肉在放松状态下仍然会比较紧张,会出现持续的抖动痉挛表现。这可能与体内严重的钠的缺失,和过度通气有关系,在大量出汗以后或者饮用低张液体,都有可能会导致出现钠盐的丢失。热痉挛可以是热射病的早期表现,在这一个阶段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可能可以逐渐的好转,但是如果仍然在中暑的环境下,就有可能会进一步的进展。
出现热痉挛的时候,需要及时的改变环境,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同时也需要注意通风,注意补充体内的水分。可以进行皮肤肌肉的按摩促进散热。同时也需要进行物理降温,可以用冷水擦浴。同时也需要注意测量一下体温,观察一下精神状态等,如果状态逐渐变差,或者有明显的体温升高,需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
热门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