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日本著名的小儿科医生松田道雄,拥有几十年的儿科门诊经验,总结出了一个有趣的规律:一两岁的孩子,一般两三个月去一次医院,而有些孩子,每个月都要拜访儿科医生,这些每个月都求医看病的孩子,一般来自以下家庭:
1、 第一胎的孩子
2、 前一(几)胎是女孩,后一胎是男孩的孩子
3、 父亲总是出差在外的家庭里的孩子
4、 结婚10年以后才生的孩子
5、 第一胎得过重大疾病后又生的孩子
这5类母亲的共同特点,就是"小心谨慎"!
孩子一咳嗽,就带去医院看病。
孩子一发热,就带去医院看病。
孩子头一天吃太多,第二天饭量减少,或者拉的大便稀软了一点,也带去看病。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在幼儿阶段,危及生命的突发性疾病减少了。孩子感冒发烧或者咳嗽,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而病毒性感冒通常没有特效药,当然医生总是要给来看病的孩子开药处置的,多半开一些缓解症状的(治标不治本)的药,或者调理性的中成药,然而效果可能不那么好,于是过一两天母亲又带着孩子赶赴医院,一来二去,孩子便真正感染上了比较严重的疾病。
母亲习惯性地往医院跑,而医生的职责就是给病人开药,于是孩子就总是不停地服药,最终也分不清是药治好了病,还是随着时间推移病自然好了。
松田医生诚恳建议:所有的母亲,都应该让孩子体验一下不看医生而自然痊愈的过程。
除这5类母亲以外,更胆大些的妈妈,通常只要孩子症状不严重,就会不那么着急赶往医院。
这些去医院少的孩子,除了少数是体质真的好,多数孩子生病频率都是一样的,但是随着求医用药的次数减少,孩子的体质倒可能真的变好,因为孩子的自愈能力得到了更多锻炼。
我在养大宝时,属于典型的"前五类",在大宝两岁多的感冒高发期,平均每两周去一次儿研所,通常是看急诊。
养二宝女儿,则在五类以外了,甚至走了另一个极端。3年多来,除了体检,带女儿去医院的次数屈指可数。当然并不是孩子不生病,也不是我特别胆大粗心。女儿这种超强的自愈能力,得益于她自己的性情:她味觉特别敏感,特别抗拒吃药!几个月时给她喂药她会哭着吐出来,一岁以上则是连推带打,试着强灌几次,感觉画面太残忍,远远超过了生病本身。所以就干脆不喂药,采用一些其他的食疗法(咳嗽一般盐蒸橙子或冰糖雪梨),慢慢养几天也就好了。渐渐地,女儿的身体练就了强大的自愈能力。
但是,根据松田医生的建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还是应该立刻带孩子去看医生。
1、 疑似"肠套叠"。一直很健康的婴儿突然大声哭闹,看起来身体非常痛苦(双腿向腹部屈曲),大概安静几分钟,然后又开始大哭,直到筋疲力尽。这时候要考虑婴儿是不是得了"肠套叠"(回肠套入与之相连的结肠)。肠套叠是1岁以内的婴儿比较容易发生,并且后果严重的疾病,家长应该立刻带孩子就医。
2、 疑似"肺炎"。孩子在高烧时,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并且表情痛苦,拒绝进食。这种情况就有肺炎的可能,应该立即送往医院。
3、 长期(两周以上)不能自愈,且症状加重的疾病。普通病毒性感冒一般痊愈周期为两周左右。如果孩子超过两周还在咳嗽,反复发烧,建议去医院诊断。
4、 关于"疱诊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这两种病非常类似,区分也比较容易,前者是咽喉部出现小水泡,后者是手、脚、臀部有水疱样的丘疹。一般发热一两天,或有稀便、不吃奶的症状。孩子在退热后没有其它不适表现,不去医院也可以。不过易发抽搐的孩子则要注意:无论是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都能引发抽搐,建议还是请医生帮助预防一下。
5、 孩子不明原因的哭闹、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如果亲身照料孩子的母亲都无法判断孩子的状况,最好去医院就医。
热门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