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抽动障碍是遗传、生物、心理、免疫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其主要与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通路功能异常有关,涉及多巴胺能、α去甲肾上腺能、γ-GABA能、乙酰胆碱能、谷氨酸能神经元等多种神经元通路,机制极其复杂。
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在抽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与抽动障碍极为类似的临床表现,如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 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 、风湿性舞蹈病等,这些疾病部分是由于抗微生物抗体与中枢神经元发生交叉反应,导致神经炎症及功能障碍。Tourette‘s综合征、慢性抽动和强迫障碍的儿童,在神经精神症状出现前3 个月罹患链球菌感染的风险高于对照组2.5 倍;Tourette's综合征发病前12个月常见一次以上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对照组13倍。
抽动障碍症状变化与多种与微生物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有关,如TNF-α、IL-13、IL-5、TLR14等。复发性感染和慢性炎症可触发和维持抽动障碍症状,肠道微生物可能是应激与神经炎症的关键调节因素之一。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可恢复无菌动物模型受损的小胶质细胞功能,从而控制神经炎症反应。益生菌可促进血清素和GABA的产生。肠道菌群可合成并释放大量丰富的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并刺激肠道内分泌细胞合成释放神经肽。如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可产生GABA,芽孢杆菌属和酵母菌属可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念珠菌、肠球菌和链球菌可产生5-羟色胺等。当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可调节神经发育(小胶质细胞发育、髓鞘形成)并通过“脑—肠轴”影响神经功能。
动物研究提示:肠道菌群移植可以改变试验动物行为。肠道菌群与自闭症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移植可以改变儿童自闭症相关症状。目前解放军总医院儿内科和消化内科正在联合进行一项粪微生态移植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试验,有需要的家长可来门诊评估。
2015年4月以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小儿内科在相关研究中发现,肠微生态制品移植对于儿童神经精神疾病自闭症、抽动症具有一定疗效。抽动障碍患儿在进行肠微生态制品移植后,患者抽动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在治疗后明显下降,包括饮食习惯(挑食)、情绪等也得到明显改善或纠正。只有极少数儿童在治疗后出现一过性发热和呕吐,后自行恢复。相关结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这是肠微生态制品移植治疗抽动障碍的首次报道。
经解放军总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由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小儿内科牵头,联合多学科专家,开展“微生态制品移植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疾病”。根据前期研究,肠道微生态移植治疗抽动障碍很有可能取得良好疗效,为患儿带来新的治疗希望。此外,参加本研究将会得到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学专家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抽动障碍方面系统的评估,对于肠道微生物组免费的检测和分析,对患儿今后健康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有意愿做粪微生态移植的患儿可以门诊找我就诊。
热门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