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如何降低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及做好相关的预防处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降糖药物的使用量也在逐年上升,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磺酰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
磺酰脲类(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
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最常见而重要,常发生于老年患者(60岁以上)、肝肾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者,诱因主要是药物剂量过大、体力活动过度、进食不规则或减少等;2、体重增加;3、皮肤过敏反应;4、消化系统:上腹不适、食欲减退等。
预防及处理 :应强调不宜同时使用两种磺酰脲类,也不宜与其他胰岛素促分泌剂(如格列奈类)使用。低血糖出现后只需要及时补糖就可以很好纠正。上述不良反应绝大多数预后良好,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
?
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不良反应 :常见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酰脲类低。
预防及处理 :这类药物应在餐前即刻服用,从小剂量开始,遵循个体化原则。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进食少量食物,如果症状仍不能缓解,可静注葡萄糖,再根据具体药物代谢特点,维持观察72小时以上。
?
双胍类(二甲双胍)
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为主要副作用;2、皮肤过敏反应;3、如酸性酸中毒:为最严重副作用;4、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
预防及处理: 进餐时服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可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需立即止吐,稳定情绪接受治疗。若呕吐严重可记录脱水量,必要时补充电解质。治疗期间严格监测空腹血糖、尿糖、尿酮体等可避免乳酸性酸中毒,如出现立即按急症处理。
?
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不良反应 :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其常见副作用。
预防及处理 :有心力衰竭或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开始几周内应进行水肿和心功能评估,同时避免联合使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非甾体抗炎药。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等)
不良反应 :常见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或腹泻。如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合用,会发生低血糖。
预防及处理: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胃肠道反应经治疗一个时期后可减轻。发生低血糖,应直接给予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进食双糖或淀粉类食物无效。
?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临床医生在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对药物安全性认识,了解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及产生的严重后果,尽量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期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可突然停药,避免停药反应,如高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等症状,期间合理监测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热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