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体外。排出的血可呈鲜红色、暗红色或黑色。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需经隐(潜)血试验才能确定,称为隐血,临床上查大便常规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现隐血患者。出血方式有:大便时或排便后肛门滴血、喷血、大便表面带血、便后手纸被血沾染等,有时血与大便、脓及黏液混合在一起。但最常见的是大便带血或便后滴血,血量可多可少。 便血的颜色首先取决于出血部位的高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以及肝脏、胆道、胰腺出血时所排出的多为褐色或柏油样便。小肠、结肠、直肠、肛管等下消化道出血时排出的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然而血便的颜色还与出血量和排出速度有关。当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伴肠蠕动增强时,可排出鲜红色血便而不是黑色,而小肠出血,如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也可排出柏油样黑便。 便血最常见的原因有: 痔疮 民间素有“十人九痔”的说法,尤其老年男性患痔疮更为常见。无痛性间歇性的便后鲜血是内痔早期的常见症状,因粪便擦破痔黏膜,出现大便时滴血或便纸上带血,少数呈喷射状出血,可自行停止。 大肠息肉 其便血与痔疮类似,多为间歇性且出血量较少。大肠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所以也不可忽视。 肛裂 也可排鲜血便,排便时常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见到少量血迹,或滴鲜血,但肛裂多有典型的表现即肛门周围疼痛、便秘
和出血,且疼痛较剧烈,并有周期性。 大肠癌 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是位居第4 位的恶性肿瘤。2002 年全球大肠癌共发生约100 万例,死亡53 万例。近20 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4 年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已上升至消化道肿瘤的第2 位或第3 位。据统计70% 以上的大肠癌患者有便血,表现为大便带暗红色血,或黏液性脓血便,或血与大便混合。成年人如出现便血,并伴有下腹坠胀或贫血和消瘦者应警惕大肠癌。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大肠癌半数以上位于直肠,直肠长度约15 厘米左右,而65% ~75% 的直肠癌发生在下2/3 部位,一般做简单的“肛门指检”就可及时发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直肠癌可能与痔疮同时存在,所以,对于便血要有足够的重视,为了及时发现结肠和直肠癌须进行“肛门指检”,必要时进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全结肠检查。然而可惜的是,目前因直肠癌大便带血而没被及时确诊延误半年者达50% ,延误3 个月者达70% ,只有不到10% 的患者得到及时确诊治疗。直肠癌分早、中、晚3 期,经过治疗的早期患者5 年生存率可达90% ~100% ,中期可达4 0 % ~6 0 % ,晚期只能在20% 以下。因此,直肠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常常引起慢性腹泻,每日大便2 ~4 次或更多,呈黏液性脓血便,并伴有腹痛和发热。通过纤维结肠镜可以明确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癌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 ~10 倍,且恶性程度高,因而也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此外,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液病、维生素C 和K 缺乏症、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紫癜、小儿肠套叠等也可引起便血。 总之,便血常为多种疾病的信号,包括消化系统和全身 其他系统的疾病都可以导致便血,且相当一部分便血者为大肠癌患者,对人危害极大,所以对于任何形式的便血都应及 早就医,或许就是简单的“一指”(肛门指诊),即可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治疗,挽救宝贵的生命。
热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