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识之大肠息肉---消化病公益科普0
编辑:ddayh.cn
“肠”识之大肠息肉---消化病公益科普0231贴
2015-03-31消化病科普
“肠”识之大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一个内镜下的诊断,息肉的性质有很多种,包括炎性、增生性、错构瘤、腺瘤、癌等等,需要进一步的病理检查才能明确。
现在的观点是,大部分结肠癌是腺瘤癌变导致的,因此,结肠腺瘤是应该尽早治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癌变,因此,不必过于紧张。
由于其他类型的息肉也有个别癌变的报告,安全起见,现在结肠息肉基本都会建议进行内镜下治疗。
内镜下治疗息肉最常用的就是电切,绝大部分大型医院都能够常规开展,一般而言很安全。但是根据息肉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类型等等,操作难度不一样,风险也是不一样的。
最担心的风险包括:出血、穿孔、息肉切除不完全、心脑血管意外等等。有时候需要追加手术。
息肉切除后应该送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息肉性质和是否完全切除。
目前没有药物能够预防或者治疗息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复查肠镜或者钡灌肠,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切除。具体复查时间,个人情况不一样,需要医生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综合判断。 发现结肠息肉一般建议切除加活检
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腺瘤性息肉的原因尚不清楚,研究发现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虽然大部分医生根据经验,肉眼下大致可以判断良恶性,但活检后显微镜下的病理诊断才是金标准。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因此检查出肠道息肉都应进行切除。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腺瘤发展可能。一般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切除,内镜下息肉切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息肉会复发,要定期复查
如果息肉较小,直径小于0.3cm,且多发,往往一次肠镜难以全部切除干净,患者通常需要定期复检,多次治疗。由于肠镜检查时有的患者肠道清洁不佳,影响仔细观察,漏检者也时有发生。所以发现息肉,要定期复查,因为即使是切除了息肉,也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定期复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有些患者以为结肠息肉一次就切干净了,且息肉经病理检查为良性,认为定期复查没有必要或忽略了复查,其实不能简单认为良性病变是切一次就了事了,由于不良诱因持续存在息肉可能再度复发,发生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
所以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病人,都应该复查。单发息肉切除后,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三至五年查一次。但有多个良性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若发现腺瘤性息肉等容易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如果癌变,争取尽早外科手术治疗。
临床发现,西化的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容易发生结肠息肉,而国内越来越多的高脂低纤维饮食方式可能是结肠癌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我国传统饮食比西方饮食富含更多植物纤维,多进食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胡萝卜等,有利于肠道蠕动,减少息肉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