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脑缺血
脑缺血是老百姓的一种俗称,指由于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脑缺血按照缺血范围可分为全脑缺血和局部脑缺血。
(1)全脑一过性缺血:病人常常表现为意识丧失,临床上常见于晕厥;
(2)局部脑缺血:病人表现各不相同,主要和缺血部位的神经功能有关,临床上常见于急性脑血管病。
对于急性局部脑缺血,如果影像学上没有特殊发现(即磁共振正常)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如果影像学上出现梗死灶,即为脑梗死。本质上,TIA 和脑梗死是缺血性脑损伤这一动态过程的不同阶段,脑梗死是脑缺血的最终结局。
可以发现。全脑缺血时双侧颈动脉搏动消失、血压下降,颈部血管超声可发现血流量下降,经颅多普勒超声发现脑内大动脉流速普遍降低或测不到血流信号;局部脑缺血时,脑磁共振或 CT 的血流灌注成像可发现缺血区灌注降低,常规 CT 或磁共振发现梗死灶。
全脑缺血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一过性全脑缺血又称晕厥,其临床特点为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能够完全恢复。常分为以下几类:
(1)心源性晕厥;
(2)体位低血压性晕厥;
(3)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
在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不同体位下的血压)、心电图基础上,酌情选择下列检查:
(1)颈动脉窦按摩;
(2)心脏 B 超;
(3)24 小时心电图或实时心电图监测;
(4)卧立位试验和直立倾斜试验;
(5)神经系统检查或血液系统检查。
指由于心脏疾病导致大脑出现一过性全脑缺血而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病因上包括:
(1)心律失常性晕厥: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等;
(2)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如瓣膜病、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肿物、心包疾病等。
(1)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
(2)根据受累血管:分为颈内动脉系统性、椎基底动脉系统性。
(3)根据病因: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穿支动脉病、其它和原因不明。
目前认为脑缺血即指急性脑血管病。脑组织一旦缺血,表现出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即可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是否存在慢性脑缺血,学术上尚有争议,大多数专家倾向于不诊断慢性脑缺血。
头晕或眩晕不是脑缺血的常见症状。前庭系统损害时,临床上常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前庭神经核位于脑干,当脑干缺血时,病人才会出现头晕(眩晕)等症状,但此时病人常常合并有吞咽障碍、饮水呛咳、面瘫、言语含混、走路不稳等,很少单独或主要表现为头晕或眩晕。
急性记忆力减退有可能是颞叶海马损害的表现,可见于颞叶脑梗死。
慢性记忆力减退不是脑血管病(脑缺血)的常见症状。常见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等)、情绪障碍、心理精神性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不能。经颅多普勒超声查的是颅内大动脉的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血流速度不等同于血流量。血流速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患者检查时的状态、局部血管情况(如狭窄或扩张)等。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反映了颅内血管的功能状态,而不是脑组织缺血情况。
首先需要医生判断患者的症状是不是脑缺血的表现,是全脑缺血还是局部脑缺血,两种检查重点不同。一般的检查应包括血管(有时包括心脏)检查和结构影像学检查两大部分。
脑血管的血管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头颈部血管 CTA、头颅 MRA、脑血管 DSA、高敏 MR 血管断层等(有时还包括心脏 B 超、心脏冠状动脉 CTA/DSA)。
一般包括头颅 CT 和头颅 MR(包括各种特殊成像如 DWI、PWI、SWI、波谱分析等)。
一般不会。虽然供应脑后部的血管(椎动脉)在颈部穿行于颈椎横突孔内,有些颈椎病患者转头时双侧颈动脉会扭曲受压,发生头晕,但一般不会影响脑组织的供血量,导致脑功能异常。
从字面理解可以是一回事。但这两个概念都不是疾病诊断。从医学专业的角度,脑供血不足是个被摈弃的概念,临床上已不下这样的诊断了。
首先疾病发作后及时就诊查找病因是非常重要的,在查明病因的情况下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
其次,引起全面性脑缺血发作和局部性脑缺血发作的诱发因素不同。前者在未查明病因前不要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潜在的心脏疾患,避免动作过猛,起身、起床时先活动肢体。后者应注意监测血压、及时强化抗血小板、调脂治疗等避免缺血灶进一步扩展。
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是要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能:
(1) 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
(2)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 言语不清或言语理解困难;
(4) 一侧或双眼视物模糊;
(5) 双眼向一侧凝视,肢体抽搐;
(6) 眩晕伴呕吐,走路不稳;
(7) 意识障碍。
可以。
(1)如果是一过性全脑缺血,称晕厥。出现晕厥发作首先要排除心脏疾病,因为潜在的心脏疾患可能导致不良结局,而且对于老年人,心源性晕厥最为常见。反射性晕厥需要调整活动的方式及避免诱发因素如起身动作要缓、饮食避免过饥过饱、避免憋尿等。明确了晕厥的病因并针对性予以处理,晕厥是可以治愈的。
(2)如果是一过性局部脑缺血,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出现 TIA 时应及时进行血管检查和治疗。如能在脑内出现不可逆的缺血损害前及时干预多数不会遗留功能缺损。
在未治疗的情况下,1 / 3 患者自发缓解,2 / 3 患者最终进展为脑梗死。
现行观点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脑梗死预警时间,是神经科的急症,也是二级预防其发展为脑梗死的最佳时机,应引起患者、家属和医生的高度重视。
老年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约占整个病因的 70% 左右。目前治疗脑梗死的「ASA」(抗血小板、调脂、抗高血压)策略是针对该型脑梗死的基础用药方案。
部分患者可以临床治愈。临床治愈的含义是该病虽然会在影像学或病理学上遗留病灶,但患者临床功能可恢复如正常人。临床治愈的前提是病情较轻,治疗及时,康复得当。
在脑血管病未发生前对高危人群的相关因素进行干预称一级预防;在脑血管病发生后对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干预称二级预防。
目前推荐」地中海饮食」。该饮食结构强调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烹饪时建议植物油替代动物油,推荐使用橄榄油。研究证实「地中海饮食」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我国居民还应注意降低食盐和糖类的摄入量。
不同分期治疗的策略不同:
(1)超急性期(发病 4.5 小时内):以溶栓治疗为主;
(2)急性期(6 小时至 2 周):针对发病机制、病因药物治疗,尽早展开二级预防;辅助肢体康复锻炼;
(3)恢复期(发病 2 周后):药物二级预防、患侧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为主。
脑梗死是一种高致残性疾患。大多数患者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的程度除了和病灶部位、大小范围及治疗是否及时相关外,还和患者康复的主动性和程度息息相关。病后鼓励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疾病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锻炼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
热门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