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性的肌肉病,是主要由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去极化肌松药-琥珀酰胆碱所触发的骨骼肌异常高代谢状态。MH易感者一旦发病,病情进展迅速,表现为全身肌肉痉挛、体温急剧持续升高、耗氧量急速增加、CO2大量生成,产生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在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的情况下,一般的临床降温及治疗措施难以控制病情进展,最终患者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流行病学
MH的流行病学资料很难确定,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MH诊断试验难以实施;依靠单纯的临床征象诊断MH仍有争议;MH易感者接触诱发因素有时并无典型的MH临床表现;统计时未能搜集所有MH病例等。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儿童MH的发病率(1/15000)高于成人(1/50000),男性多于女性,在先天性疾病如特发性脊柱侧弯、斜视、上睑下垂、脐疝、腹股沟疝等患者中多见。20世纪60年代MH的病死率高达90%,随着对MH认识的不断深入、诊断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特异性治疗药物的普及,目前发达国家已将MH病死率控制在5%-10%以下。我国近年来也出现多例MH病例的报道,但病死率非常高(73.5%)。
推荐意见1:儿童MH发病率高于成人,我国MH有散在报道,病死率高。
发病机制
推荐意见2:MH易感者骨骼肌细胞存在异常,钙离子调节障碍,在触发因素(主要是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琥珀酰胆碱)的作用下,发生钙离子释放的异常增加而不能有效重摄取,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异常升高进而引起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
遗传学特点
推荐意见3:MH的遗传方式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YR1基因异常是大部分MH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临床表现
MH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其中爆发型MH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临床通常所指的MH,但其他类型也存在,且可因为诱发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而转变为爆发型MH,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1. 爆发型:突然发生的高碳酸血症(呼气末二氧化碳持续升高)、高钾血症、心动过速、严重缺氧和酸中毒(呼吸性和代谢性)、体温急剧升高(可能是早期,也可能是晚期体征,每15分钟可升高0.5 ℃,最高可达40 ℃以上)和肌肉僵硬,多数患者在数小时内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和循环衰竭。即使早期抢救成功,患者也往往死于严重的DIC和继发性肌红蛋白尿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在发病的24-36h内,上述症状可能再次发作。爆发型MH至少包括以下症状体征中的3种:心脏症状、酸中毒、高碳酸血症、发热、肌肉强直。
2. 咬肌痉挛型:使用琥珀酰胆碱后出现咬肌僵硬,可能是MH的早期症状。肌酸磷酸激酶(CPK)可发生变化。
3. 晚发作型:不常见。可能在全身麻醉结束不久才出现,通常在术后1h之内开始。
4. 单一型横纹肌溶解:术后24h内出现,肌肉的坏死程度超过预期的伴随疾病的严重程度。
MH的典型临床表现源于骨骼肌高代谢与损伤。虽然心血管、呼吸系统与肝脏在MH危象中均受到影响,但这些器官系统的改变都是继发于骨骼肌强直收缩而出现的继发变化。肾脏衰竭也是继发于骨骼肌损伤造成的肌红蛋白尿。MH患者的体温中枢调节正常,体温升高是由于骨骼肌强烈收缩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到周围环境中造成的。
推荐意见4:MH包括几种类型,其中爆发型MH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骨骼肌高代谢与损伤导致多脏器、系统的受损,直至衰竭。
诊断
1. 临床诊断
可通过临床表现和血生化检查进行MH的诊断评估,评估指标、相应评分及发生MH可能性见表1,表2。
2. 确诊方法
目前,国际上公认咖啡因-氟烷骨骼肌收缩试验为确诊MH易感者的金标准。该试验一般在8岁以上、体重超过20kg的患者中实施。具体操作程序:取患者股四头肌或其他长肌近肌腱部位的肌纤维2-3cm,固定于37℃恒温Krebs液内并持续通入含5%CO2的氧气,连接张力传感器和电刺激仪,给予一定电刺激,测定不同浓度氟烷和(或)咖啡因作用下肌肉张力的改变。根据欧洲MH研究组和北美MH研究组不同的实验条件和相应结果作出诊断。
欧洲MH诊断标准要求氟烷及咖啡因试验均为阳性才诊断为MH易感者,均为阴性时诊断为非MH易感者,如果仅咖啡因试验阳性则诊断为咖啡因型可疑MH(MHEc);如果仅氟烷试验阳性则诊断为氟烷型可疑MH(MHEh)。北美MH诊断标准则强调氟烷及咖啡因试验中任一试验阳性就诊断为MH易感者,均阴性才诊断为非MH易感者。
3. 基因检测
人类MH基因学改变较复杂,在基因突变分析时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目前尚不能直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确诊MH。但可对确诊或可疑MH易感者进行基因突变热点区的检测;同时检测其直系亲属,如携带有与患者相同的突变即可诊断为MH易感者,但是如未发现与患者相同的突变则不能排除MH易感者的诊断,尚需要氟烷-咖啡因骨骼肌体外收缩试验明确诊断。
推荐意见5:通过临床表现和血生化检查,进行MH的诊断评估,可以进行临床诊断;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诊断MH的金标准是咖啡因-氟烷骨骼肌收缩试验;人类MH基因学改变较复杂,在基因突变分析时可能出现假阴性,但基因检测可以作为诊断MH的补充方法。
鉴别诊断
1.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MS)
NMS是一种与使用抗精神病药相关的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与NMS相关的代表药包括氟哌啶醇和氟哌利多,但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均有风险。NMS在发病后有肌肉强直收缩,其临床表现也与MH非常相似,但两种疾病发病原因与机制完全不同。
NMS有四大临床主征:肌强直、高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精神异常。表现为肌肉强直和横纹肌溶解症,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锥体外系征、意识改变和癫痫发作等。全身的症状包括体温过高(>38℃)、血压不稳、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多汗。
目前尚缺乏公认的NMS诊断标准,其诊断主要经鉴别诊断排除下列情况而定:(1)中枢性原因:其中包括药物反应(抗胆碱药物、两性霉素或化疗药物,五羟色胺撤退反应等)、创伤性脑损伤和致死性紧张症;(2)外周性原因:传染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暑和MH。对NMS有效的治疗药物包括溴隐亭(多巴胺激动剂)、丹曲林钠、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有助于改善强直患者通气的肌肉松弛剂。患者术后应转送重症监测病房继续支持性治疗,慎防肾功能衰竭。围手术期高热患者的鉴别诊断及麻醉注意事项见图1。
2. 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是指一组以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和支配运动的肌肉变性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群。肌营养不良患者麻醉管理流程见图2。
3. 中央核肌病(CCD)
CCD为散发性,患者出生后即起病,多表现为"软婴儿",此后运动发育迟缓,可伴有脊柱侧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四肢关节挛缩等,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正常或减弱、消失,智力正常。重症患儿不能站立,坐立不稳,多数病例进展缓慢,重者常因呼吸困难和肺部感染而死亡。血清CPK多正常或轻微升高,肌电图正常或呈肌源性损害。
4. 横纹肌溶解症
围手术期引起横纹肌损害和溶解的因素很多,MH与非麻醉用药所引起的横纹肌损害的区别在于:MH易感者的骨骼肌细胞膜存在先天缺陷,平常虽无异常表现,但在诱发药物的作用下可出现骨骼肌强直收缩,从而出现横纹肌溶解的表现;而其他非麻醉用药诱发横纹肌溶解的可能机制多为药物对骨骼肌细胞膜的直接损害(如降脂药)或递质异常(如NMS)等,骨骼肌本身并不存在先天异常。
推荐意见6:临床麻醉中,需注意MH与其他一些临床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包括NMS、CCD、其他神经肌肉性疾病和横纹肌溶解,以及手术中出现的嗜铬细胞瘤危急状态、甲亢危象等,发病机制不同,预防和处理也有区别。
预防
对于MH易感者,关键是避免MH发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仔细询问家族麻醉史:对所有拟行全身麻醉的患者,特别是计划使用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琥珀酰胆碱者,应常规仔细询问家族麻醉史。
2. 评估患者对MH的易感性:如前所述,有异常高代谢性的麻醉不良反应病史的患者、MH易感者一级亲属和患有先天性骨骼肌肉疾病的患者,是术中发生MH的高危患者。如果术前有不明原因的乳酸脱氢酶(LDH)或CPK显著升高,也应提高警惕,具体处理流程见图3。
3. 充足、适合的人员和设备:确保MH高危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1)配备训练有素的应急小组,随时准备应对和治疗MH危象。(2)实验室应可以快速进行血气、电解质、肌红蛋白、心肌酶谱等检查。配备适用设施设备,用于对症处理MH发作。(3)使用二氧化碳监护仪、核心体温监测仪、心电图(ECG)、血压监测仪、听诊器和脉搏血氧监测仪进行监测。(4)使用新的麻醉面罩和呼吸回路。如有条件可准备一台未使用过吸入性麻醉药的麻醉机或呼吸机。(5)如果设备不足以治疗爆发性MH的发作,应选择合适的医院重新安排手术。(6)有条件者,可依法合规备好治疗MH的特效药物(丹曲林钠)。目前我国大陆尚未生产及进口该药。现阶段如接受国外捐赠,应严格遵守我国颁布的有关规定。
4. 避免使用诱发MH的麻醉药物:对于可疑或确诊的MH易感者,区域麻醉是较好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局部麻醉药物均可安全使用。如果必须实施全身麻醉,应避免使用表3中所列的禁用药物。
5. 如果麻醉过程无异常,术后观察患者至少3h。如果观察到任何MH反应的显著征象,在MH征象最终消失后的12-24h密切观察患者。
6. 建议MH患者及家属进行实验室诊断及基因检测。
7.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MH相关信息并进行随访。如果他们今后要接受麻醉,嘱其主动向麻醉科医师告知MH家族史。
推荐意见7:对于MH,重在预防,对可疑易感者,避免使用能触发MH的麻醉药,选择安全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加强体温、呼气末CO2等术中监测和术后的随访。建议患者进行实验室诊断及基因检测。
来源: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骨科麻醉学组. 中国防治恶性高热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 2018年10月第98卷第38期.
热门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