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一、背景概述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病情特征为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约1/3的偏头痛患者在发病前可出现神经系统先兆症状。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2015年Lancet杂志发表的世界卫生组织(WHO)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偏头痛为人类第三位常见疾病,按失能所致生命年损失(years of life lost to disability,YLDs)计算,偏头痛为第六位致残性疾病。偏头痛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还可以导致脑白质病变、认知功能下降、后循环无症状性脑梗死等。此外,偏头痛还可与多种诸如焦虑、抑郁的疾病共患。
根据我国偏头痛诊疗现状的研究,我国目前对偏头痛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很大不足,主要体现在预防性治疗不充分,患者就诊率不高,以及镇痛药物过度使用等,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国广大医师对偏头痛的治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专委会制订了本指南,适用于神经科、全科、普通内科及疼痛科医师。
本指南的制订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鉴于国际头痛协会(Intemational Headache Society,HIS)的分类诊断标准为1988年首次颁布,1990年前后在我国推广,故确定检索1988年后发表的国外文献和1990年后发表的国内文献。通过对设计合理、具有价值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按照评估、制订与评价推荐的分级(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的要求将证据质量分为4级(见表1),在此基础上经专家讨论给出2级推荐意见(见表2)。
2013年国际头痛协会IHS发表的国际头痛疾患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ICHD)目前已出版第三版试用版,即ICHD-3。ICHD-3对偏头痛的诊断和分类做出了明确界定,该诊断标准同时也给出了中文翻译版。
二、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
(一)防治原则
1. 基本原则 ①积极开展患者教育;②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③药物治疗包括头痛发作期治疗和头痛间歇期预防性治疗,注意循证地使用。
2. 患者教育 偏头痛是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的疾患,应该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患者教育,以帮助其确立科学和理性的防治观念与目标;应教育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寻找并注意避免各种头痛诱发因素应教育并鼓励患者记头痛日记,对帮助诊断和评估预防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3. 非药物预防 识别和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很重要。逐步放松训练、生物反馈、音乐疗法及应对应激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患者均有益。
4. 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及转诊 国际已有的成熟经验及我国初步的经验均提示建立头痛门诊(中心)能显著提高对偏头痛的诊治水平,有益于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有益于建立头痛专业队伍。将诊治不够理想的患者及时转诊到头痛门诊(中心),可极大地减少偏头痛的危害、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急性期药物治疗
1. 治疗目的 快速,持续镇痛,减少头痛再发生,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状态。
2. 常用的偏头痛发作期治疗有效性标准 ①2h后无痛;②2h后疼痛改善,由中重度疼痛转为轻度或无痛(或VAS下降50%以上);③疗效具有可重复性,3次发作中有2次以上有效;④在治疗成功后的24h内无头痛再发生或无需再次服药。
3. 急性期药物评价及推荐
非处方药(非特异性药物)(见表3)
(1)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剂型有口服剂(片剂、混悬液、混悬滴剂)、肛门栓剂及注射液多种,可满足不同患者人群的需求。本药可用于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者,3个月以上婴儿及儿童也可应用。
(2)布洛芬
可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
(3)萘普生
萘普生有口服剂、肛门栓剂及注射液。口服:250-1000mg,直肠给药:1次250mg,静脉给药:275mg,可用于6岁以上或体重25kg以上的儿童。
(4)双氯芬酸
双氯芬酸有口服剂、肛门栓剂及注射液。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起效较快,最好于饭前吞服。服用胶囊起效更快,且胶囊疗效优于片剂。双氯芬酸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可有效改善疼痛及相关症状(I级证据),但应注意肝损伤及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5)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剂型有口服剂、肛门栓剂及注射制剂。泡腾片是近年来开发应用的一种新型片剂,每片0.3g或0.5g,服用时放入温水150-250ml中溶化后饮下,特别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药丸困难的患者。阿司匹林赖氨酸盐(赖安匹林),可用于静脉或肌内注射,每次0.9-1.8g。10岁以上的儿童可单用阿司匹林或与甲氧氯普胺合用。
(6)复方制剂
常用复方制剂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及咖啡因的复方制剂,对乙酰氨基酚与咖啡因的复方制剂,双氯酚酸与咖啡因的复方制剂。其中合用的咖啡因可抑制磷酸二酯酶,减少cAMP的分解破坏,使细胞内的cAMP增加,从而发挥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收缩脑血管减轻其搏动幅度,加强镇痛药的疗效等。要注意,合用的咖啡因会增加药物依赖、成瘾及药物过量性头痛的危险。
(7)其他药物
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止吐和促进胃动力药物不仅能治疗伴随症状,还有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和头痛的治疗。
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镇静剂可促使镇静、入睡,促进头痛消失。因镇静剂有成瘾性,故仅适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患者。
阿片类药物有成瘾性,可导致药物过量性头痛并诱发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故不予常规推荐。仅适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头痛者,在权衡利弊后使用。肠外阿片类药物,如布托啡诺,可作为偏头痛发作的应急药物,即刻镇痛效果好(III级证据)。
处方药(见表4)
(1)曲坦(triptan)类药物
曲坦类药物为5-羟色胺1B/1D受体激动剂,能特异地治疗偏头痛的头痛。目前国内有舒马曲普坦、佐米曲普坦和利扎曲坦,那拉曲坦、阿莫曲坦、依来曲坦和夫罗曲坦国内尚未上市。曲坦类药物在头痛期的任何时间应用均有效,但越早应用效果越好。出于安全考虑,不主张在先兆期使用。与麦角类药物相比,曲坦类治疗24小时内头痛复发率高(15%-40%),但如果首次应用有效,复发后再用仍有效,如首次无效,则改变剂型或剂量可能有效。患者对一种曲坦类无效,仍可能对另一种有效。
舒马曲普坦有口服剂(片剂、速释剂)、皮下注射剂、鼻喷剂及肛门栓剂,其中100mg片剂是所有曲坦类的疗效参照标准。皮下注射舒马曲普坦6mg,10分钟起效,2小时头痛缓解率达80%。佐米曲普坦有2.5mg和5mg的口服和鼻喷剂。药物亲脂性,可透过血脑屏障,生物利用度高。口服40-60分钟后起效,鼻喷剂比口服剂起效快。
利扎曲坦有5mg和10mg的普通和糯米纸囊口服剂型。推荐10mg为起始剂量,若头痛持续,2小时后可重复一次。口服作用快速,头痛消失与疗效维持在所有曲坦类药物中最显著,头痛复发率较舒马曲普坦、佐米曲普坦和那拉曲坦低。
(2)麦角胺类药物
麦角胺类药物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历史很长,但判断其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却不多。试验多使用麦角胺咖啡因合剂(分别2mg和200mg或1mg和100mg合剂)。与曲坦的对比观察证实其疗效不及曲坦类。麦角胺具有药物半衰期长、头痛的复发率低的优势,适用于发作持续时间长的患者。另外,极小量的麦角胺类即可迅速导致药物过量性头痛,因此应限制药物的使用频度,不推荐常规使用。
(3)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
CGRP受体拮抗剂(gepant类药物)通过将扩张的脑膜动脉恢复至正常而减轻偏头痛症状,且该过程不导致血管收缩。部分对曲坦类无效或者对曲坦类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能对gepant类药物有良好的反应。
(4)复方制剂
麦角胺咖啡因合剂可治疗某些中重度的偏头痛发作(III级证据)。要注意合用的咖啡因会增加药物依赖、成瘾及药物过量性头痛的危险。
4. 选药原则
应根据头痛的严重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及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药物选择的方法有:①分层法:基于头痛程度、功能受损程度及之前对药物的反应选药。②阶梯疗法:每次头痛发作时均首先给予非特异性药物治疗,如治疗失败再给予特异性药物治疗。分层法治疗组不良反应稍高于阶梯法,但不良反应均较轻,仅表现为乏力、头晕、感觉异常等常见的曲坦类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使用应在头痛的早期足量使用,延迟使用可使疗效下降、头痛复发及不良反应的比例增高。有严重的恶心和呕吐时,应选择胃肠外给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止吐和促进胃动力药物不仅能治疗伴随症状,还有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和头痛的治疗。
不同曲坦类药物在疗效及耐受性方面略有差异。对某一个体患者而言,一种曲坦无效,可能另一曲坦有效;一次无效,可能另一次发作有效。由于曲坦类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优于麦角类,故麦角类药物仅作为二线选择。麦角类有作用持续时间长、头痛复发率低的特点,故适于发作时间长或经常复发的患者。
为预防药物过量性头痛,单纯NSAIDs制剂的使用在1个月内不能超过15天,麦角碱类、曲坦类、NSAIDs复合制剂则不超过10天。
(三)预防性药物治疗
1. 预防性治疗目的
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减少失能、增加急性发作期治疗的疗效。
2. 预防性治疗有效性指标
预防性治疗的有效性指标包括偏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头痛的功能损害程度及急性期对治疗的反应。
3. 预防性药物治疗指征
通常,偏头痛致使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预防性治疗:①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业严重受损(需根据患者本人判断);②每月发作频率2次以上;③急性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无法耐受;④存在频繁、长时间或令患者极度不适的先兆,或为偏头痛性脑梗死、偏瘫性偏头痛、伴有脑干先兆偏头痛亚型等;⑤连续2个月,每月使用急性期治疗6-8次以上。⑥偏头痛发作持续72h以上等。
4. 预防性治疗药物评价及推荐
非处方药(见表5)
(1)NSAIDs
阿司匹林对偏头痛预防治疗的研究结果不一。两项大型队列研究发现每日200-300mg的阿司匹林可降低偏头痛发作的频率。阿司匹林与有确定疗效药物的对比试验显示其效果相当或较差,而在与安慰剂的对照试验中却从未被证实有效。
(2)其他药物
大剂量核黄素(每日400mg)及辅酶Q10的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有效。口服镁盐的结果矛盾,1项结果阴性,另1项结果为阳性。2015年国外发表的最新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表明,含有核黄素、辅酶Q10、镁盐复方制剂对预防偏头痛发作有效,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
处方药
(1)钙离子拮抗剂
非特异性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证据充足。研究表明,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4周末、8周末及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头痛程度明显减轻(均P
多项尼莫地平预防偏头痛的研究,结果均未能显示其疗效优于安慰剂,不值得推荐。
(2)抗癫痫药物
托吡酯是己获得研究证据支持的抗癫痫药物,对发作性及慢性偏头痛有效,并可能对药物过量性头痛有效。多项研究支持不同剂量托吡酯(50-200mg/d)预防偏头痛的有效性。
双丙戊酸钠/丙戊酸钠对偏头痛预防有效,但长期使用需定时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和淀粉酶。对女性患者需注意体重增加及卵巢功能异常(如多囊卵巢综合征)。
加巴喷丁近10年预防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较少。
(3)β受体阻断剂
β受体阻滞剂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方面效果明确,有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支持。其中证据最为充足的是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另外,比索洛尔、噻吗洛尔和阿替洛尔可能有效,但证据质量不高。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包括反应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及心率减慢的某些心脏疾病。不适于运动员,可发生运动耐量减低。有情感障碍患者在使用9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发生心境低落、甚至自杀倾向。
(4)抗抑郁药
在抗抑郁药物中,阿米替林和文拉法辛预防偏头痛的有效性已获得证实,另外最新研究发现,阿米替林在感觉神经元离子通道中具有阻断作用,为其在偏头痛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合理的理论依据。阿米替林尤其适用于合并有紧张型头痛或抑郁状态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镇静。文拉法辛疗效与阿米替林类似,但不良反应更少。
(5)其他药物
抗高血压药物赖诺普利及坎地沙坦各有一项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对偏头痛预防治疗有效,但仍需进一步证实。
5. 预防性治疗药物推荐(见表6)
6. 预防性治疗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
医师在使用预防性治疗药物之前须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选择,注意药物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同时注意患者的共病、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每日用药次数及经济情况。通常首先考虑证据确切的一线药物,若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存在禁忌证或患者存在以二、三线药物可同时治疗的合并症时,方才考虑使用二线或三线药物。避免使用患者其他疾病的禁忌药,及可能加重偏头痛发作的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长效制剂可增加患者的顺应性。
药物治疗应小剂量单药开始,缓慢加量至合适剂量,同时注意副作用。对每种药物给予足够的观察期以判断疗效,一般观察期为4-8周。患者需要记头痛日记来评估治疗效果。有效的预防性治疗需要持续约6个月,之后可缓慢减量或停药。若发作再次频繁,可重新使用原先有效的药物。若预防性治疗无效,且患者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增加药物剂量;否则,应换用第二种预防性治疗药物。若数次单药治疗无效,才考虑联合治疗,也应从小剂量开始。
(四)其他(替代)治疗
1. 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
偏头痛属于中医“头风”、“脑风”等范畴,中医药治疗偏头痛已有几千年历史,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长期以来,中药治疗偏头痛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地认同,针对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也有所开展,如都梁软胶囊。一项Meta分析表明,头痛宁可有效治疗偏头痛,比西药单纯治疗效果好,与西药合用可能去的更好的效果。针灸治疗偏头痛,一般应在疼痛发作之处、痛势未甚时及时治疗,效果往往更佳。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制定治疗计划,按疗程治疗。推拿对偏头痛有一定疗效。头面部和颈项部的不同穴位推拿按摩常常可以缓解疼痛。
2. 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
偏头痛的心理治疗主要基于行为治疗,包括放松、生物反馈及认知治疗。放松疗法主要目的为降低身体各种系统的激活及促进身体放松。生物反馈是使患者能明确清醒地感受,从而清醒地控制及改变到其身体功能。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感受衡量肌张力(肌电图生物反馈疗法)、皮肤电阻(电皮生物反馈疗法)或周围体温(温度生物反馈疗法)来测量、放大并反馈躯体信息给患者,从而达成游生气反馈促进的放松。认知疗法通过知道患者更好地处理与头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及其他伴随心理疾患来治疗反复发作的头痛。通常在以下情况可考虑行为治疗:①患者希望获得非药物治疗;②患者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或者有药物禁忌症;③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较差;④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⑤频繁或较大剂量使用镇痛剂或其他急性期治疗药物;⑥具有明显的生活应激事件或患者缺乏合适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外科治疗
有研究提示卵圆孔未闭(PFO)与伴有先兆的偏头痛之间存在关联。偏头痛患者经皮PFO封堵手术对偏头痛预防发作的疗效存在争议。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偏头痛已受到临床关注。
热门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