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转自】 健康头条
高血压、糖尿病、神经内科很多病(帕金森、情绪障碍、癫痫)等不少人都需要长期用药来控制病情。
唉,都快成药罐子了!总这么长期吃药,会伤身体的吧?
有句俗话叫「是药三分毒」,说的就是药物的副作用很难完全避免。
但该吃的药,一定要吃,别轻易自行停药换药。
健康头条的观点先摆在这里。
至于原因,以及如何服药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副作用,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内容是怎么说的。??
?
?
无副作用的药物存在吗?
?
没有。
严格来说,所有的药,包括西药(化学药)、中药、中成药都有副作用。只是不一定每个人每次使用都会表现出来。
比如硝苯地平这种常见的降压药,有一个副作用是脚踝和小腿肿胀,但并不是每一个吃硝苯地平的人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至于某些药物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并不代表这种药物是没有副作用的。只是说,不知道这种药的副作用是什么。
「明确」的副作用尚可以有目的地监测和预防,从这个角度看,「尚不明确」的未知可更危险。
国家药监局需要逐渐规范这部分药品说明书,把监测到的不良反应加上去。
能确定的一点是:宣传某类药没有副作用,是极不负责任的。
?
药有副作用,还吃不吃?
?
医生认为应该吃,就吃。
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在治疗疾病时,医生会综合考虑,遵循「获益大于风险」原则——当疾病的风险大于药物的风险的时候,使用药物就是值得的。
而通常,疾病本身对身体的伤害是远远大于副作用的损害的。因小失大、因噎废食,实在是不可取的行为。
我们用的每一种正规药,上市之前都是经过大量试验验证过的,只有有效且安全,才会被批准上市。
所以在治疗时,要首先考虑药物的治疗作用,治好病才是最主要的。
至于副作用,我们应该在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不良反应」一栏,或听从医生的交待,监测病情的控制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了副作用。
比如,降压药氢氯噻嗪可能会造成低血钾,那么在服药的过程中,就应该定期监测血钾水平。
?
不舒服是因为药物副作用吗?
?
不少长期服药的患者,容易把身体上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都和药物副作用联系起来,要么轻易停药,要么就不理会这些不舒服。
这两种认知都有偏颇,我们应该了解药物的副作用,控制它、和它共存,而不是抗拒它、否认它、害怕它。
有些药物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像 ACEI 类的降压药(一般叫某某普利),一些患者服用后会出现干咳,如果不能耐受的话,在医生指导下换用 ARB 类的降压药(一般叫某某沙坦),通常会好很多。
有些药物副作用是可以预防的。比如糖皮质激素会增加胃溃疡等的风险,医生会根据情况,开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来预防溃疡的发生。
有些药物副作用一旦出现,是应该立即停药并换药的。
所以,长期用药的朋友,应该养成定期监测病情的好习惯。一方面了解原发疾病的控制情况,另一方面,也能清楚是否有副作用出现,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长期用药
怎么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
事实上,从药物的设计、研究和开发阶段,科学工作者就已经为减轻药物副作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为了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将药物设计成肠溶片;
为了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将其制成胶囊;
为了服药方便,减小药物浓度波动,将药物设计成控释片、缓释片;
……
如果自己需要长期服药,那么要注意以下 4 点:
不要自诊自治,不要随意购买药品。
避免使用渠道不正的、不合法的药品,更不要以食品或保健品代替药品使用。
在医生开出药物之后,要详细了解服药方法和主要副作用,并了解清楚在用药期间应该怎样监测这些副作用。
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就诊。
?
总体而言,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它药物的副作用。
定期检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既控制病情,也尽量规避或最小化副作用。
得病了就要治,担心用药会带来损伤,应该从合理用药入手解决,而不是拒绝使用药物。
把文章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消除他们的顾虑吧!
热门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