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一直饱受人民群众诟病,而持续了7年的医改一直也想要解决这两大问题,无论是分级诊疗还是取消药品加成,都试图改变国内的医疗环境。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中提到,医改成功与否取决于几个方面:
1)机制设计是否合理;
2)医师待遇和积极性;
3)是否兼顾公平;
4)钱谁出,怎么出,出多少等多个方面。
笔者完全同意,而当今医改多次,结果使得zf、民众、医院、医生都不满意。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搞清楚或者是没有正视患者就医的医疗费用组成。
首先,一个简单的公式即可说明问题:
医疗费用=药品费用+材料费+检查费+护理、手术等劳务费用。
如果只是降低药品费用,而材料费,检查费,劳务费用上涨,医疗费用会下降么?答案很明显。而现实也的确如此。2010年11月,一则关于“北京市公立医院护理费最高拟涨10倍”的消息引起公众对新医改的热议。消息中以三级医院为例,现行一、二、三级护理的收费标准为9元/日、7元/日、5元/日,拟调整的标准为90元/日、70元/日、50元/日。涨价后的费用实话讲,的确不算高,问题的关键是涨价后这个费用谁来买单?怎么买?
此外,对于检查费,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现在去医院看个什么病,各种检查(无论是否有必要)一大堆,检查肝功的要顺带查胆囊和胰腺,住院的要查艾滋病毒。这算不算过度检查?行内人都了解,每个医院都有一个药占比或者是限方,表面上看是控制药物费用防止大处方,其实实质是为了提高药费之外的费用比例,否则医院自行添置的各类设备费用如何回款?zf投入不足医护人员如何生存?
另外,假设其他费用都不变,药品降价是否就真的能降低医疗费用?我们还有一个公式:
药费=药物A单价*用量 + 药物B单价*用量 + 药物N单价*用量。
如果您是医生,如何提高药费?
1、增加药物使用的品种:比如3联用药变成4联用药;
2、增加用药剂量:比如1粒tid 变成2粒tid,或者是bid变成tid等。所以虽然药品单价降低,但是用药量升高,总价不变或者更高。
同时,从另一个例子来看药品价格降低后是否医疗费用真的降低?比如临床上使用的抗过敏药——扑尔敏,该品经过多次医保降价后从1元/片降到1分/片,现在临床上还有多少医生会使用这个优秀的抗过敏药物?药厂是否还会重视该产品的生产和市场推广?还有多少医院会采购这个品种?
也就是说药品价格经过层层扒皮后,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不要以为民众就能受惠。相反,它势必会默默的退居二三线城市,到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价格更高,利润空间更大的同类品种。对比起来,患者的药品费用投入其实并没有降低。这些才是大家一直以为看病贵的关键原因所在。
讲到这里,或许有的读者会问,那国家相关政策决定人难道看不到这个问题?呵呵,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在美国,最聪明的人在经商;在中国,最聪明的人在当官。不要以为zf官员都是酒囊饭袋,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个问题所在。但是为什么视而不见或隔靴搔痒?其实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利益关系或zf的“大智慧”——构建和谐社会。那是否意味着医改注定会失败,降低医疗费用将成为白日做梦?笔者认为如果还是按照现在的套路,单单拿药品价格做文章,那失败是一定的。如果zf是真心想降低看病贵的问题,那么其实也很简单。
一
升降并举
对于价格过低,严重背离产品价值,失去竞争力的优秀药品,需要大幅度提高它的价格。比如“甘露醇”,这个产品的疗效在临床上得到过充分的验证,但是目前的价格还不及一瓶矿泉水,临床医生取而代之处方的品种却是甘油果糖,后者的价格超过20元,而两者的效果有多大差异?大家心知肚明。如果能将前者的价格提高到10元,那又会是什么结果呢?另外,对于护士的护理费也需要提高。上官万平在文章中提到,他的一个朋友的女儿在美国做个简单的创口缝合需要1000美金,而我国的护士日护理费10元不到,劳动价值完全受到亵渎。
对于价格虚高,临床疗效相差不大的品种,则需要严格规定降低价格。比如上面的甘油果糖,如果市场均价在10元,你卖20元就是严重违反价格法。同时对于新特药,在成本回收后也应该对价格进行合理引导。当然在这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要考虑,比如如何杜绝官商勾结,形式主义,价格操控等。
二
设计科学的考核机制
比如对医保管理部门控制医院支出,院长控制科室费用,科主任控制医生处方等,可以参考“妈妈分蛋糕”的原则。比如对医保超额第一名的医院、科室、医生进行重罚,对最后一名进行重奖,形成监管一体。发动群众“帮”群众,从来都是政治斗争的高招。
三
优化和增加医疗卫生投入
中国医疗投入严重不足的事实已经不言而喻,也不再提zf为什么不减少三公支出增强全面医保。现在的情况是,在投入如此不足的前提下,中国的广大医生拿着1%的费用要解决22%人口的看病问题。在这期间还存在各种难以预估的资源浪费。其中我想最有必要清算的就是:
1)药物、耗材不合理应用造成的浪费;
2)过度检查/治疗,误诊误治的浪费;
3)豪华体检,过度广告包装的浪费;
4)市场推广、流通环节的浪费;
5)公共卫生重复投资、建设的浪费;
6)民营医院的浪费;
7)各级腐败。其中每一条都有一个利益集团在操控,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就看zf的决心有多大。
四
充分放开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大家都知道,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医疗市场的竞争越充分,价格自然就回归的越彻底。只有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才能彻底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成倍增加大型医院的数量、成倍增加医生的数量。最终使医生成为像“司机”一样普通的职业。为什么是大型医院?因为只有大型医院才能撼动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当然其中有读者可能会关心钱从哪里来?医生从哪里来?
其实如果zf不限制资金性质,很多世界性的医疗集团早就会入驻中国并遍地开花。此外,大家都知道公立医院用地是不需要付钱的。如果zf愿意划拨土地、免征税负,切实解决好医保、职称晋升等敏感和关键问题,那么国企100强或者是胡润富豪榜的有钱人们没有几个不愿意投资医院的——不管是因为自己的职工和家庭看病方便,为一颗“慈善”、“公益”的心,还是为了生时死后名誉。而这些企业把品牌看得高于一切,同时他们的慈善之心早已开始萌动,zf为何不进行引导和利用呢?
而对于医生问题,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大家应该听过某某人为了进医院花十几万的赞助,而且这种赞助费与日俱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医生不少。我们国家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多,从近几年大学各个专业就业情况看:法学生和医学生最没有人“要”或者就业面最窄。当然读者可能会说这些人太嫩,但试问您自己是不是也是由嫩到老的呢?虽然如今的医学生功底不扎实,但怎么地也强过过去的中专生吧?而对于高年资医师呢,其实大家去医院转转就能发现,“寡”不是问题,“不均”才是问题。
如果这些博士、副教授赖着不走呢?这就要靠zf的智慧:机制设计。比如zf给每个医院的职称晋升名额都一样,我就不信主治医师和副教授不走。或许这个政策实施后,有些人会担心医师流失。其实中国现在持有西方医师执照的人少之又少。这些人恰恰又不会走,自己的国家终归是最有尊荣感的。而其他医师如果跳槽,要么当医师要么做相关行业,如果还是当医师,那就不算是流失,在哪里看病不都是为患者服务。如果不当医生了,那这群高素质人才也繁荣了第三产业。而且一般来讲,如果新建的大型医院待遇各方面都跟上,我想不会有人非得在原来的歪脖子树上吊死。因此有钱有人这事儿还难办么?
以上几条,虽只是泛泛而谈,但也未尝不可一试。其实真正决定医改成功与否的关键还在于zf的态度。同时回顾几次医改,大家可以发现,这些医改政策的制定者们,数量庞大,学识渊博,但独缺“医药代表”这个对中国医疗体制积弊感受最深信息最广的群体。所以其中耐人寻味的地方很多。或许什么时候zf能坦然面对医药代表提供的信息了,医改也就顺理成章、一帆风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