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要切开胆总管进行取石或者探查时,一般都需要放“T”形管引流、把胆管内的泥沙样结石以及含毒素的胆汁排出去,使胆道的炎消退。另外、胆总管一旦切开后,胆汁可能入腹腔,所以“T”形管关乎患者恢复的好坏,甚至生命的安危,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护理方面需要注意:1.除了在“T”形管引出腹壁处要与皮肤扎固定外,还要用胶布固定在皮肤上,以防脱出。
2.在患者没有完全清醒前,要预防患者把T形管拉出,防止患者翻身时脱出来
3.每天观察并记录引流瓶内的胆汁量和胆汁颜色。一般恢复顺利的患者,胆汁量由少(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形响,最初每天约为300-400毫升)到多(术后3~4天患者开始恢复饮食后,胆汁量增多,每天可达600~700毫升)再逐渐减少(由于胆总管下端炎症水肿消退,部分胆汁流入十二指肠):胆汁的颜色由术后1~2天时的淡黄色逐渐变深,由混浊逐渐变澄清透明,呈金黄色色,如果在术后不久胆汁突然减少甚至完全没有胆汁流出,则可能有引流管受压堵塞或部分滑出,此时应立即通知医生,以及时处里。
5.若“T”形管引流时胆汁量突然增加,应疑有胆道下端阻塞的可能。如同时有胆汁混浊或有胆泥时,可由生用生理盐水冲洗“T”形管。长期带“T形管的患者也应定期冲洗(一般每周1-2次)。冲洗时不能用力过猛或过快,以免引起胀痛及发热
6.术后,患者应适当活动,但不可把引流瓶(袋)提得过高,以免胆汁倒流进胆道,增加感染的机会 。术后一周,可把引流橡皮管抬高一些,以减少胆汁流出量。直到术后第10~12天全天夹管为止。但应该注意,若夹管后有胀痛,应及时开放引流,并检查引起胀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