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次的排便中,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偶尔会有白色类似鼻涕样的黏液随粪便一起排出。事实上,大便偶有少量黏液没有必要引起恐慌,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觉自己排黏液便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且黏液的量越来越多或者混合有脓血,那么可能就要前往医院门诊咨询大夫了,这也许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征兆。
01 什么是黏液?
在我们的人体,正常成人每天能产生超过1000 ml的黏液,肠道的黏液是由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的杯状细胞分泌的。黏液层是肠道固有免疫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外界各类微生物的侵袭,黏液就是黏膜抵御外来侵略的武器之一,同时,还起到润滑作用,能促进食物在胃肠蠕动的作用下进一步消化吸收,最终,有助于便便的排出。
02 生理性黏液便
即由一些非疾病的因素,如过度紧张、惊吓刺激及小肠过敏等,引起的大便中偶尔带有的少量黏液,呈清亮黏液和淡黄色黏液,量少,不伴随其他症状,可以视为生理性黏液便,是一种正常现象。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的黏液便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察觉。
03 病理性黏液便
1. 小肠炎时增多的黏液均匀地混于粪便之中;
2. 结肠炎,由于粪便已逐渐形成,黏液不易与粪便混匀,来自直肠的黏液则附着于粪便的表面。
※ 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黏液便
01 肠蠕动基本正常
1. 痔疮:内痔常引起黏液便,其他症状包括:肛门瘙痒、便血及肛门黏膜肿胀等;
2. 肠道寄生虫:如贾第鞭毛虫、蛔虫等,黏液便可能是唯一的症状。其他可能症状还包括:慢性腹胀、腹泻等,粪常规找到寄生虫卵,血常规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3. 肠道肿瘤:除黏液便外,可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消瘦、便血等。
02 肠蠕动减弱
1. 便秘:久坐、饮水不足、高脂低纤维饮食、焦虑抑郁等引起;
2. 肠梗阻:息肉、肠扭转、肠套叠以及肠道异物等。
03 肠蠕动亢进
1. 食物中毒:近72h内有进食哪些可疑食物,一般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 肠易激综合征(IBS):年轻人多见,黏液便伴腹痛、不正常的排便习惯,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常可通过心理压力、进食某些敏感食物诱发;
3. 食物不耐受:即常说的“食物过敏”,包括:乳糖不耐受(进食奶制品后腹泻)、果糖不吸收、乳糜泻(进食面筋后腹泻)等疾病,症状发生后一般有某些食物进食史;
4.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各种疾病基础上出现,如:果糖不吸收、糖尿病、系统性硬化症以及其他肠蠕动障碍等。通常小肠内并不存在大量的细菌,当大量细菌进入小肠时,它们可能大量增殖而失去控制;
5. 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主要可分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黏液便较常见,除此以外,还可能出现低热、腹部不适、便血等。
※ 特殊群体的黏液便
01 小儿黏液便
宝宝的大便性状可随成长的改变而改变,其他因素也可影响便便的性质,如婴幼儿饮食。婴儿黏液便很常见,多因母乳喂养导致。若黏液便持续或伴有其他症状,必须尽早咨询儿科医生。
02 孕妇黏液便
怀孕期间,女性身体会经历各种变化,可能出现黏液便。但同样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症状,可能提示某些疾病。需特别注意的是,子宫位于膀胱上方,孕期子宫的增长会增加对膀胱压力及进一步缩短尿道,增加尿路感染机会。如果黏液来自尿液而非粪便,则可能提示尿路感染。
如未有明显病因及伴随症状的黏液便,可随生活方式改善而消失,主要包括:
1. 增加饮水量;
2.调整肠道菌群,吃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或补充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
3. 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平衡每日摄入的纤维、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油腻、高酸、高糖食物及生冷食物。
4. 如出现其他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
白衣清士,上善若水,大医精诚,济世仁心。
愿倾终身所学,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公众号: 白衣清士 DrBillWZ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