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丹者,红也;毒,即炎症。
丹毒,就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通常表现为皮肤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即临床上所称的“红、肿、热、痛”。
好发部位:丹毒常发生于下肢和面部。
下肢丹毒,就是下肢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多见小腿部,起病急,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临床表现。
原因: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裂隙,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皲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轻度擦伤或搔抓、头部以外损伤、不清洁的脐带结扎、预防接种和慢性小腿溃疡均可能导致此病。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
临床表现:
1、先驱症状:可出现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2、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化脓。
3、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4、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5、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6、实验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白细胞增高、CRP增高等。
治疗和预防:
1、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2、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保暖。
3、对症支持治疗,如止疼、营养等。
4、减轻局部水肿,如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等。
5、局部治疗: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扶他林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6、物理疗法:紫外线照射、红光治疗等。
7、多休息、减少活动、抬高下肢30度。
8、饮食规律、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9、心情愉悦,避免接触烟酒。
10、手术治疗。
热门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