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肠息肉为局部粘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粘膜隆起样病变。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
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是结直肠癌的“前身”,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结直肠癌都是从息肉一步步演化过来的,而从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病变,并及时切除便可以消除后患。
所以,肠息肉的检出在于大范围的筛查以及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结肠镜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肠息肉的癌变率越来越高。
肠息肉常见症状(许多没有症状)
①便血。患结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可能会出现便血,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血附于大便表面,很少引起贫血;严重时,出血量也可多达100~200ml。
②排便习惯改变。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并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
③腹痛。部分病人会出现弥漫性的腹痛,尤其是在大便时或者大便后加重。
④带蒂息肉脱出肛门。
⑤肠道外症状。如果出现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比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就应考虑是否患了Gardner综合征,出现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是否患了Peutz-Jeghers(简称P-J)综合征。
肠息肉可以分为几类?
①肿瘤性息肉。包括早期腺瘤(畸形隐窝灶)、传统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锯齿状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广基锯齿状肿瘤息肉、混合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和杵状-微腺管腺瘤,临床上管状腺瘤患者较多。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并且如果腺瘤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
②非肿瘤性息肉。患非肿瘤性息肉,癌变可能性较低。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如幼年性息肉、P-J综合征等)、淋巴性息肉、粘膜脱垂性息肉(肛管)炎性息肉。
③肠息肉病。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我们会怀疑患者患了肠息肉病。
我们定义具备以下3项条件之一者,就可以称为高危腺瘤:
①息肉直径≥10mm;
②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中绒毛结构超过25%;
③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结肠息肉高危人群:
①大便潜血阳性。
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③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④本人有癌症史。
⑤有排便习惯的改变。
⑥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
肠镜是发现肠息肉的主要手段
常见肠镜检查可分为:
①普通白光内镜。主要用于发现、诊断肠息肉。
②染色放大内镜。染色放大内镜,是把0.2-0.4%靛胭脂溶液喷在肠息肉表面,结合放大内镜,就可以有效的观察肠息肉表变的先关分型,能够判断病变性质、浸润深度等。用过染色放大内镜,可以决定是否能进行内镜下治疗。
③内镜窄带成像术(NBI)。能够精确的观察消化道粘膜上皮的形态,还能观察到消化道粘膜上皮血管网的形态,能够精准的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性息肉。
肠镜能观察到直肠、全部结肠以及回肠末端的肠粘膜情况。
肠镜能检查到哪些部位?
肠镜能观察到直肠、全部结肠以及回肠末端的肠粘膜情况。
做肠镜能从外观上判断息肉的性质吗?
可以。做肠镜时,能够看到肠息肉的形态、颜色等,能从息肉表面的形态、色泽和微结构(腺管及微血管分型),非常有效的判断息肉的性质。
如何治疗
目前,常见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主要有勒除器息肉切除术(SS)、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分次EMR(p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
家族性结肠息肉:息肉数量多,癌病风险高,多建议外科手术切除。
需要复查吗?
结直肠息肉切除后,医生会告知我们要定期复查肠镜,但是定期复查概念很模糊,应该多长时间复查一次肠镜?
首先,为什么要定期复查肠镜?
(1)约20~30%中年人肠子上会长息肉,专家一致推荐人到50岁后都要查一次肠镜。发现息肉后应及时予以切除,息肉切除后肠子上仍可能会长出新的息肉,到75~80岁才会逐渐停止;肥胖、高血脂和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
(2)肠镜下微创切除息肉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大于1 cm的息肉切除术后特别是采用分片法切除后,息肉的残端会复发长出息肉,局部复发率可达10%~35%。
(3)弯曲的肠管腔成袋状形成视野死角、查肠镜前肠子未洗净、检查时肠管的痉挛、操作医生的肠镜技能和退镜时间等原因,极易造成息肉漏诊。我国息肉检出率12~18%,欧美国家男病员息肉检出率为30%,女病员为25%。
(4)一项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发现65~75%息肉切除后又有了新生或复发的息肉,将其再次切除,会大大降低肠癌(间期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肠镜复查是有效控制和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手段。
其次,肠镜复查并不是那么简单
(1)肠镜前需要充分进行洗肠,需要提前数日进食无渣食物、检查当日要饮用大量洗肠液,肠镜准备比胃镜准备复杂许多。
(2)肠镜检查痛苦性比胃镜要大,多数病员不一定能耐受,常需要做无痛麻醉;一次肠镜检查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
(3)由于涉及医保报销、家庭医生观察等因素,通常我国肠镜检查时发现息肉后并不是当场予以切除,而是日后办理住院行息肉切除术,通常需要做两次肠镜。
(4)由于肠道自身疾病和医生操作因素,检查后可能有腹痛、腹胀、恶心和呕吐,罕见有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比胃镜检查的风险要高。
(5)研究发现肠息肉发展成肠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约要10~20年时间。因此,息肉切除后间隔多长时间复查肠镜,既要考虑检查的效果,又要考虑减轻病员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的因素,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综合评定。
术后复查肠镜时间,国内专家是这样说的
我国区域医疗发展不平衡,肠镜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病员对肠镜的接受程度不一。对于术后何时首次复查肠镜,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推荐结直肠癌高风人群结肠镜筛查时间是3年;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比欧美要短,建议在1~3年内;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1)肠道准备欠佳,未能达到高质量肠道准备;
(2)肠镜检查未能到达回盲部,未能完成检查;
(3)结肠癌术前因肠管狭窄未能全结肠检查;
(4)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
(5)大于1cm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
(6)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
(7)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不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时。
首次复查后,还要再复查肠镜吗?
(1)首次复查肠镜发现长有息肉并进行切除,根据息肉病理特点再来确定下一次复查时间;
(2)首次复查肠镜未发现息肉,多数国外专家推荐3~5年复查一次肠镜,国内专家意见尚不统一,一项研究认为2年复查一次肠镜是合理而经济的;
(3)随着年龄增大息肉生长减慢,专家认为超过80岁可不再复查肠镜;
(4)息肉切除后如出现便血、腹泻和腹痛等临床难以解释的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5)根据病员的意愿和心理接受程度,决定复查时间。
转自:曙光医院胃肠外科
胡建医生,中共党员,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通外科,一直在三甲医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目前就职于全国知名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热门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