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中风患者经抢救治疗,病情稳定后,70%以上患者伴有功能障碍,患者回家后生活不能独立,离不开家属的照顾,患者和家属生活质量均大大下降。
照顾者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有利于配合康复治疗,而且能更好地看护中风患者。
中风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有4类:躯体功能障碍、认知情感障碍、言语吞咽障碍、中风后并发症。
运动功能障碍有3种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肌力异常、肌张力异常、姿势反射异常。
肌力异常
什么是“肌力异常”?
肌肉收缩的效应之一是产生肌力,负责身体的运动,由大脑控制。中风后大脑损伤,相应的运动控制出现了问题。
早期脑组织损伤严重,肌力降低,受累的肢体不能运动。
恢复期,脑组织损伤得到部分修复,肌力、运动控制能力逐步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中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不是按肌力恢复而提高,而是按照运动模式的方法提高,即:
联合反应 → 共同运动 → 部分分离运动 → 完全分离运动 → 正常运动,
有部分患者停留在上述的某一阶段。
肢体如果只能进行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那么就不会产生随意活动,患者肢体活动僵硬、呆板,就不会有功能。
肢体如果能进行部分分离运动和完全分离运动,那么肢体会产生部分或完全随意运动,患者能产生部分灵活或者有正常功能的活动。
早期康复就是要引导患者肢体的活动从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尽快进入部分分离运动和完全分离运动,最终达到正常运动,使肢体尽量产生有意义的活动。
当患者错失了早期康复,多数患者肢体的活动就会停留在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模式,而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活动。
肌张力异常
什么是“肌张力异常”?
肌肉收缩的另外一个效应是产生肌张力,负责身体姿势的维持,功能由大脑控制。中风后脑组织损伤,对肌张力的控制出现了问题。
早期脑组织损伤严重,肌张力降低,表现为“软瘫”,不能维持正常姿势。
恢复期脑组织功能得到部分修复,肌张力逐步提高,但许多患者肌张力提高常常失控,表现为“痉挛”和“强直”。俗称“硬瘫”,硬瘫会影响患者肢体的正常活动。
早期康复主要通过神经促通技术,抑制患者的痉挛,使肌张力达到可控范围,使患者的肢体弛张有度,能正常活动。
当患者错失了正规的早期康复,多数患者自行锻炼,肢体的痉挛会越加严重,上肢形成“挎篮模式”,下肢形成“划圈步态”,我们称之为误用综合症。再纠正就很困难。??
姿势反射异常
什么是“姿势反射异常”?
姿势由反射控制,婴幼儿期表现为原始反射,由脊髓控制。随着人体发育生长,姿势反射从原始过渡到高级,逐步由大脑控制。
中风后大脑损伤,姿势反射失去了大脑控制,转由脊髓控制,患者又出现了原始反射,影响患者正常的活动。
姿势反射异常比较复杂,如判断不出,会影响康复治疗,患者可表现为如下症状:
1、紧张性颈反射:当颈部伸展时(仰头),上肢伸肌张力增高,下肢屈肌张力增高;当颈部屈曲时(低头),上肢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肌张力增高。
举例:患者步行时低头导致患者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影响行走。
2、紧张性迷路反射:仰卧位时,全身伸肌张力增高;俯卧位时,全身屈肌张力增高。
举例:患者床上翻身时头入后仰,会导致全身伸肌张力增高,患者翻身困难。
3、阳性支持反射:足趾与地面接触受压而倒致下肢伸肌张力增高。
举例:患者行走时前足着地导致患者下肢伸肌张力增高, 影响行走。
4、交叉性反射:健侧下肢伸展,患侧下肢屈曲;健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伸展。
举例:健侧下肢单独支撑时,患侧下肢屈曲,不能着地,影响双腿站立。
5、抓握反射:手掌、手指掌侧受到刺激,引起手指屈曲内收的抓握动作
举例:患者掌心接触物品时,手掌曲屈不容易放开。
照顾者了解这些姿势反射,可利用某些姿势,诱发特定肌力的产生,或者避免特定肌张力升高。
早期康复通过神经促通技术,使肢体活动逐步得到恢复,姿势异常反射也会逐步好转。
当患者未正规早期康复,异常的姿势反射常不会被患者和家属识别,多数患者自行锻炼,会持续加重异常姿势反射,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热门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