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患者,女,67岁,既往体健,因“发热6天,腹泻4天,皮疹1天”入院。 患者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感畏寒寒战,最高体温40.5℃,伴全身肌肉酸痛,无其他不适,在家自服头孢体温仍反复。入院前4天患者进食发芽豌豆后出现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伴上腹部疼痛,自服左氧氟沙星无明显效果。入院前2天来我院门诊,2016-04-30?查血常规+CRP:WBC?17.55*109/L,N%?87%,CRP?183.0mg/L,予头孢曲松针抗感染治疗后腹泻缓解,但仍有发热,入院前1天出现四肢散在皮下红色硬结,伴触痛,2016-05-02拟“感染性发热”收住入院。入院查体:P?105次/分,R?19次/分,BP?147/85mmHg,T?39.2℃。精神软,急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四肢散在皮下红色硬结,双下肢大腿为著,最大者约鹌鹑蛋大小,触痛明显。心肺无殊。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无殊。
患者急性起病,毒血症状明显,高热伴炎症指标明显升高,门诊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首先考虑严重细菌性感染可能,同时伴有腹痛腹泻,感染部位首先考虑消化道,入院当天复查血常规+CRP:WBC 11.10*109/L,N%?84%,CRP?246.4mg/L,考虑感染未控制,予比阿培南针0.3g q8h加强抗感染。患者病程中出现四肢散在皮下痛性硬结,血源性感染或感染后变态反应亦不能排除,予继续完善检查, 查PCT 0.35ng/ml;ALT?55U/L,AST 90U/L;Fer 689.9μg/L;IgE?20.2IU/ml;ESR?78.0mm/h;补体正常;ANA弱阳性(1:32);ANCA阴性;血培养阴性;腹部B超、胸部CT平扫、心脏B超无明显异常。患者仍持续高热,05-06复查血常规+CRP:WBC?12.87*109/L,N%?87.8%,CRP?286.3mg/L;同时发现皮下硬结表面出现可疑脓点,化脓性病变不能排除,考虑阳性菌血源性播散,予停用比阿培南针,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4.5g?q8h联合万古霉素针1g?q12h抗感染,患者仍持续发热。05-09查皮下结节B超:全身红肿处皮下脂肪层局部增厚伴回声改变,考虑脂膜炎。予联系行皮肤活检,并停用万古霉素针,继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抗感染,皮肤活检后临时地塞米松针5mg静推,并加用洛索洛芬片60mg q8h抗炎,次日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皮下痛性硬结逐步消退,05-13病理回报示脂膜炎伴血管炎。请风湿免疫科会诊示患者皮下痛性硬结已基本消退,暂不予激素治疗,继续洛索洛芬片抗炎治疗,予带药出院,门诊随诊。
结节性脂膜炎(Nodular panniculitis)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有学者认为脂肪组织代谢异常及免疫损伤是主要原因。本病好发于女性,约占7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50岁最为多见。临床上呈急性或亚急性过程,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发热、关节肌肉酸痛及内脏损害(最常见的受累脏器是肝脏),文献报道甚至可诱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皮下结节呈多发性、对称性、成群分布,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双下肢,以大腿多见,结节成批反复出现,大小不等,中等硬度,边界清楚,有明显疼痛和触痛,表面皮肤可正常、潮红或浮肿,经数周或数月结节消退后,局部皮肤呈凹陷性萎缩和色素沉着。根据受累部位,可分为皮肤型和系统型。
皮肤结节活检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早期为脂肪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炎症改变,继之出现以吞噬脂肪颗粒为特点的脂质肉芽肿反应,可有泡沫细胞、噬脂性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增生等,最后皮下脂肪萎缩纤维化和钙盐沉着。
治疗上首先应去除可疑病因,如消除感染灶、停用可疑的致病药物。NSAIDs类药物对关节痛及皮下结节引起的疼痛、发热有效果。急性加重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报道仅少部分患者可达到长期缓解,但大多数患者病程迁延难愈,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可因严重内脏损害或继发其他疾病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普遍认为系统型患者预后差。Barthel等曾报道一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改用沙利度胺后达到持续缓解的病例。
热门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