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传播途径: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 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 文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 和牙刷等也可传播。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 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母婴传播已 明显减少。与HBV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增高。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 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 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合、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 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 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预防:(一)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 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 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 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接受 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 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性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 者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l和6个月程序, 即接种第l针疫苗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注射第2和第3 针疫苗。新生儿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越早越好。接种部位新生儿为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 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 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 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 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 同部位接种10 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 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母婴 传播的阻断成功率。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HBIG和 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HBV DNA水平是影响HBV母婴传播的最关键因素。 HBV DNA水平较高(>106 IU/ml)母亲的新生儿更易发生 母婴传播。对HBsAg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可用10ug重组酵母乙 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 应进行补种,剂量为10 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或20 ug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 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一HBs监测或 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一HBs监测,如抗一HBs<10 mlU/ml,可给予加强免疫。
热门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