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 《韩非子·喻老》有这样一段话: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 这段话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则是:有形一类的东西,大的必定是由小的发展而来;历时经久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必定是从单个积累起来。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单(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小事(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说,要控制事物就需要从细微处着手(现代不是流行说“细节决定成败”吗?)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解决难题要从容易的入手(图难于其易也),做大事要从小事开始做起(为大于其细也)。千丈长堤,因为蚂蚁的窟穴而致决堤,百尺高屋,因为烟囱缝隙漏出的烟火而被烧毁。所以,白圭巡视长堤是看到很小的洞穴也要堵塞住,年长的人防止烟囱漏火而将缝隙封涂住,因此,白圭没有水灾,年长的人不会碰到火灾。这些都是谨慎地对待容易的事情去避免难事的发生,郑重地对待细微之处来避免重大灾难的发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也说明这一道理)扁鹊拜见桓公,站立了一会儿,扁鹊说:“大王有病在腠理,不治疗恐怕会加深”,桓公说:“寡人没有病”,扁鹊出去后,桓公对手下大臣说:“医生喜欢治疗没有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日,扁鹊再次拜见桓公说:“大王的病到肌肤了,不治疗的话恐怕会进一步加深。”桓公没理睬扁鹊,扁鹊出去后,桓公不高兴。又过了十日,扁鹊又见桓公说:“大王的病在肠胃了,不治疗的话会更加严重。”桓公还是不理睬,扁鹊出去后,桓公很不高兴。又过了十日,扁鹊看到蔡桓公转身就跑,桓公(感到奇怪)所以派人问扁鹊。扁鹊回答说:“疾病在腠理时,可以通过药熏热敷的方法治愈;在肌肤是,可以通过针灸治好;在肠胃,使用汤药可以治好;在骨髓,属于主宰生命之神所管辖,就没有办法了。现在大王的疾病在骨髓,所以臣就不再求见了。五日后,桓公感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到秦国去了,于是桓公死了。所以说好的医生治病,疾病在腠理时就加以治疗,这都是为了抢在细微事物发生变化之前处理啊。事情的祸福也有像疾病刚开始在腠理那样细微表现,而圣人能够及早的加以处理。这段话也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来源所在。
???? 小时候学寓言,说一位老者去赶集,买了许多的瓷器,用筐装起来,然后驮在驴身上回家。走着走着,装瓷器的驮筐有点歪了。路人看见告诉他:“驮筐歪了,赶快正一正。”老者说:“不忙,等一会儿再说。”之后,又有人提醒他,说驮筐有点歪了,他还是那句话:“等一会儿再说。”结果眼看就要到家门口了,瓷器却从驴身上掉下来——哗啦一声,全摔碎了。这就是没有做到“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最好写照。
??? 其实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先辈们一再劝告我们“小心驶得万年船”。
??? 所以有成语“防微杜渐”,有成语“谨小慎微”。
??? 所以刘备临终前反复告诫阿斗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无论先辈们如何苦口婆心,世人总是容易忘记,假若人人能做到“防微杜渐”,做到“谨小慎微”,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多煤矿事故发生了,各种事故也会减少很多。但也许是人的习性决定了只有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觉得珍贵,健康也是如此。人生来还是健健康康的多,也许是一次常规的单位体检,却突然发现自己“生”病了,像糖尿病、高血压等都需要终身服药,似乎一生出来就不会再回去一样,自己都搞不清楚这病是何时“生”出来的,老子曾说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疾病当然也不例外,而不良的生活习惯正是疾病从无到有的催化剂。千里之堤尚能溃于蝼蚁之穴,健康的身体一样能够毁于生活中一些看起来非常细小的不良生活习惯,假若一只蚂蚁代表一个不良生活习惯的话,数数你养了几只蚂蚁,多一只蚂蚁,你身体健康大堤便多一分决堤危险,一只蚂蚁多养一天,决堤危险便会提早一天。
?????有句话说得好: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热门中医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