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从六经分析,汗出多见于三阳,故而伤寒论148条曰: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结,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
病机上分析,汗出常见于表的阴阳、营卫不调,如阴虚、气虚、阳虚可以导致汗出,邪气侵袭体表的汗出,如太阳中风。另外来自于里证的影响,如少阳、阳明,表现为内热迫津外泄、湿热熏蒸等。但为何但头汗出?热一般出现在人体上部,因火性炎上,故曰上火。所以人体的汗出最常见于头部,其他部位无汗而仅仅表现为头部汗出,需要考虑气机的问题,如湿热遏阻气机,热迫津液外泄,但气机不利汗出不畅,多表现为头部的汗出。设想如果是单纯阳明内热,定然是汗出较大范围较广,故曰大热、大汗等。反之有了痰饮水湿、食瘀等导致气机不利的情况下,汗出必然不畅。
《伤寒论》中提及头汗出的条文大致有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茵陈蒿汤证、栀子豉汤证等。逐条解释如下:
《伤寒论》第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上面两条都有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可以一并解释。可以看出这里的但头汗出,余处无汗,是因为郁热所致,湿热阻遏气机不得外达,表现为汗出不畅、小便不利,故而发黄。同时可以参看金匮曰: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复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中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故口燥烦也。
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但头汗出,也是邪在半表半里,表现为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往来寒热,也是半表半里邪气遏阻气机所致。
《伤寒论》第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的但头汗出,病机可以参看上面的解释,也是郁热所致汗出不畅。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