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作者/刘鸣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此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故多沿神经走向而发病,初期可见乏力,低热,纳差,局部疼痛等全身症状,数日后可在疼痛皮肤表面出现集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疱液澄清或稍浊,周围绕以红晕,常见于身体一侧,并伴有剧烈疼痛。胸、胁为常见罹患部位,老年人多见。由于西医抗病毒、抗感染、消炎理论"深得人心",所以,患者多选用抗病毒的西医疗法,但疱疹消退后,往往遗留长期的剧烈疼痛。
中医将此病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病名可有十几种,例如,在腰部者称为"缠腰龙"等,为叙述、理解方便,本文借用西医名称,着重探讨西医所短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介绍笔者的初步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与同道探讨。
一.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后遗症状主要为疼痛,多夜重,中医将疼痛的原因概括为"不通则痛"。但疼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医学真传·心腹痛》曰:"所痛之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若概以行气消导为治,漫云通则不痛。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此说虽为心腹痛而设,但其理可以借用而旁通。所以,我治此症无固定方剂,那种先定一方而统治全部的做法,非传统中医所为。
虽然没有固定成方,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
1.根据夜重,久痛的特点,活血通络为必用之法,张锡纯活络效灵丹清热活血通络,为不可缺少之方。
2.根据病位,联系脏腑、经络选择合适治本药物。
3.清凉为主,不避辛温。病毒性疾病多属温病范畴,故清热解毒不可缺少。疱疹与水、湿有关,西医输液更增其湿,消炎西药与清热中药过用,有冰伏、湿遏之虞,经络气血瘀滞不畅,所以久痛不愈。适当配合辛温,有利于改善气血运行,故可配伍辛温之味少许。
4.止痛治标不可或少。适当配合止痛治标中药,可以迅速缓解症状,赢得患者信任与配合,但止痛药亦应辨证选用,并非叠床架屋随意而为。
二.治疗实例举证:
1.侯左,70岁,16年7月14日初诊
前阴带状疱疹,疹退痛甚,溲时疼痛,尿色黄,夜尿3次,失禁,五日未大便,左关脉滑大,右关稍大于常。阴茎为宗筋所聚,肝经所绕。四诊合参,当为肝胃之火结聚,热盛血瘀,络脉不畅,热重湿轻。
处方:
黄芩、茵陈、栀子、胆草(清泄肝胆,利湿)枳实、厚朴、大黄(泻热通便)丹参、当归、制乳、没(活络效灵丹,活血通络)白茅根、半枝莲、生甘草(清热缓痛)。5付。
7月19日二诊:
服药五剂疼痛大减。苔中黄质可,右关稍大,左关已缓,足麻冷感尚重,肛门灼热。去半枝莲加生石膏30g,余药同前,再服五剂而愈。
2.岳右,83岁,14年11月14日初诊
带状疱疹,住院二周,疱疹消而疼痛剧,西医无策,劝其出院。诊见:左肩(第2、3胸椎棘突旁及左肩后侧)疼痛,子时甚,左上肢麻木,苔薄质稍红,左寸脉独大。分析:子时甚者,子为胆经气血流注旺时,心、胆气化相通,皆为阴阳转换之时,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与膀胱为同名经,经络气血流注相接,心火内郁,火旺致瘀,络脉不畅,故见症如斯。
处方:
丹参、当归、制乳、没(活络效灵丹。丹参清心火,活血通络;当归助丹参活血且制其寒凉之性,以免冰伏;乳、没活血通络止痛。)、元胡、赤芍、炙甘草(活血通络止痛)、竹叶(清心火,利小便)、羌活(引经,并防寒凉妨碍血行)、元参(心火亢者水多亏,以此补肾水,制心火)。
二诊:上方服一剂而痛减,三剂而痛除。唯左上肢仍麻,加减继用。
小结:本文所述,与一方一法者迥异。目的是强调中医辨证特色。如能掌握其要,则带状疱疹后遗疼痛,无论患在何处,均可取得良效。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