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古人云:“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而贵在精。”又曰:“医者,意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中药有各自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特性,路老精研药性,非常重视药物的合理搭配使用,擅长性味相反的药物同时使用,用药精到、轻灵活泼,重视药对、增加药力,强调炮制、功用各异,善用药茶、方便使用,常常效如桴鼓,以平淡之药而屡起沉疴,正所谓平淡之中见神奇,其用药规律和思路可见一斑。
性味相反,同用一方
1.润燥兼顾 :“燥可祛湿”,“润可濡燥”,燥与润用药常常相反相成。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然脾胃常同病,润燥与祛湿需要权衡有度,顾护得当。路老在使用燥湿之剂时,为防止伤阴耗液之弊,常佐以滋阴润燥之品,在使用滋阴之剂时,为防止滋腻太过而有助湿之虞,常佐以芳香辛燥之品,从而润燥相宜,相得益彰。
例如,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都可以出现胃阴、肝阴、心阴、肾阴耗伤,同时兼夹痰湿浊邪者,养阴有碍祛邪,燥湿又可伤阴,实属两难。故路老养阴常用如太子参、麦冬、南北沙参、玉竹、女贞子,少用滋腻之品如生地黄或熟地黄;燥湿化湿一般用藿梗、紫苏梗、厚朴花、白豆蔻、杏仁,这些药物芳香化湿,醒脾和胃,具有流动性,祛湿而不过燥,一般不取苍术、砂仁、陈皮、厚朴等温燥之品,因其易伤阴。
2.升降并用:升降并用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用升补药物时不要忘了使用沉降的药物,脾主升,升补药物包括黄芪、党参、太子参,如四君子汤,另外,加上少量风药可以增加升补的力量,如荆芥、防风、葛根、柴胡、升麻等,这些药物有松土的作用,可以增强补气药物的力量。在使用升补药物时,一定注意加入行气降气的药物,如枳壳、枳实等。
二是脾升胃降,所以在补脾气的同时,要加入降胃气的药物,如陈皮能降气化痰燥湿,但由于陈皮偏燥,故常采用八月札、娑罗子之类的药物,这些药物行而不燥,并具有和胃清热解郁的作用。
3.虚实同调:目前,城市人所患疾病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关,特别是与饮食生活不规律、冷热不调、饥饱不调有关,纯虚者少,纯实的也少,所以要虚实同调,补虚不忘治实,治实不忘补虚,补虚不要峻补,治实不要孟浪,掌握二者的轻重缓急。路老临床上多用平补、淡补的药物,如太子参、南沙参、北沙参、炒薏苡仁、山药、茯苓。他认为白术偏于壅滞,一般用炒薏苡仁、山药、茯苓代替。
4.消补合一:现代人肥胖、血脂异常者越来越多,此时往往要重用行气消导的药物如炒枳实、焦槟榔、丹参、瓜蒌等,为避免这些行气消导药物耗气太过,路老临床上大多时候佐以补气的药物,如太子参,融消补药物于一炉。
5.寒温相配:路老注重方中各药物之间寒热温凉的搭配与相佐。如治疗肾阳虚证,在使用仙茅、淫羊藿、菟丝子、补骨脂等温肾补阳药物的同时,佐用黄柏、知母、桑葚、女贞子等清热养阴药,以防过燥伤阴,寓未病先防之意。
用药精到,轻灵活泼
路老注重调理脾胃,制方严谨稳妥,用药轻灵活泼,常选性味平和之品,做到滋而不腻、补而不滞、理气而不破气。
值得一提的是,路老的处方中,很少见大苦大寒、大辛大热之品,前者易伤中阳,后者易伤阴助火,故慎用之。路老常说:“用药之道,贵在切病。”指出“脾胃虚者,药多量大则不易吸收;小剂轻灵活泼,使脾胃有生发之机,往往奏效”。辨证准确,则药精方简而效佳。
所谓用药轻灵,轻指药量不宜过大,药味不宜过多、过杂,量大药杂味厚,则脾胃难以运化,从而传输不利,易阻于中州,不但药不治病,而且可伤于药也。灵指轻而灵活,药选辛散芳化之品,避免味厚质浊黏腻药物,以免闭塞气机,助湿生痰,以达“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在临证中,轻清宣肺多选桑白皮、枇杷叶、荆芥穗、薄荷、功劳叶、竹叶等,醒脾化湿用荷叶、藿香梗、苏梗、厚朴花等,条畅气血用素馨花、鸡冠花、娑罗子、绿萼梅、玫瑰花等,清热解毒用玉蝴蝶、凤凰衣、金荞麦、金蝉花、马鞭草等,清热利湿用鸡矢藤、椿根皮、石见穿、玉米须等,补气祛湿用五爪龙、金雀根等。药虽轻灵,但可切中病机,收非常之效。
如果不得不用味厚气雄之药,也需改变其性。如大黄味苦性寒,能泻热毒,破积滞,荡涤肠胃,俗有“将军”之称,一般湿病中本不宜用,但如小其量而后下,取其推陈致新之功,而不用其苦寒破泄之力,且配杏仁以肃降肺脏与大肠之气,故闭结得除而脾胃不伤。此乃用药轻灵之又一法。
熟稔归经,引经报使
路老熟读历代本草著作,临证遣药注重引经报使,常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归经药物。
如治疗风湿病时,下肢疼痛者多选肝肾经药,如木瓜、怀(川)牛膝、伸筋草;上肢疼痛者选用桑枝、桂枝或藤类药以祛风湿、通经络;腰为肾之府,故腰部疼痛多选肾经药,常选独活、狗脊、杜仲、桑寄生补肝肾、祛风湿;小腿酸痛者选用肝经药,如木瓜、赤芍、白芍;肩背痛者选用海桐皮、姜黄、葛根以祛风湿,活血通络;下焦湿热著者多用防己、生薏苡仁、盐黄柏、盐知母以清热利湿,滋阴润燥;颈项僵硬疼痛常用葛根、蔓荆子以活血舒筋、祛风止痛。
再如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观察到甲亢病患于颈前喉结处,病位在上,故常用桔梗等引药上行,以使药达病所,更好地发挥诸药的疗效。又因病位在上属肺卫,凡见肺卫症候,均可加用清肺化痰之品如桑白皮、地骨皮以清肃肺气,而少用温燥。其他药如胆南星、僵蚕、蝉衣、露蜂房、密蒙花、蝉蜕、白蒺藜、枸杞子、菟丝子等药也较常选用,但仍需辨证并视所及脏腑的不同,选用相应药物发挥引经报使作用。
重视药对,增加药力
药对是两个药物的特定配伍,可增加药力,提高疗效。路老常用药对,如藿香合佩兰,加强芳香化湿之力。荷梗配苏梗,一升一降,化湿理气。白茅根合芦根,凉血生津力强。素馨花配玫瑰花,疏肝理气并具活血之力。鸡冠花配椿根皮,清热化湿止带。枳椇子配葛花清热利湿解酒。半夏配旋覆花,一辛一咸,和胃降气。
五爪龙配金雀根,益气健脾利湿,用于湿证兼有气虚者。西洋参配太子参,益气养阴。南沙参配石斛、天冬配麦冬,养阴生津。凤凰衣配玉蝴蝶,清热解毒利咽。金荞麦配鱼腥草,解毒清肺化痰。苍术配白术,健脾燥湿祛湿。防风配防己,祛风化湿利湿。厚朴花配娑罗子,理气化湿醒脾。刀豆配五谷虫,和胃降气消食。桃仁配杏仁,宣肺活血利湿。赤芍配白芍,活血和血。
桑枝配桑寄生,祛湿通络补肾。忍冬藤配络石藤,祛风湿,通经络。青皮配陈皮,疏肝理气和胃。桔梗配浙贝母,化痰止咳。麻黄配白果,一宣一敛,宣肺定喘。萆薢配蚕沙,清热利湿化浊。麦芽配谷芽,一升一降,补中消食。山药配白术,一滋养脾阴,一温补脾阳,补脾建中。
强调炮制,功用各异
路老认为药物经炮制,可改变药性,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炮制方法不同,则功能各异。故为医者须知药之功效、炮制,方能使用药恰到好处。
路老临床常用炮制药物治疗疾病,如半夏的用法,消肿散结用生半夏,燥湿化痰用石灰、甘草炮制成的法半夏,燥湿化痰、消痞和胃用经白矾炮制成的清半夏,降逆止呕用经生姜、白矾炮制成的姜半夏,清热化痰、降逆止呕用经竹沥炮制成的竹沥半夏。再如白芍,平肝敛阴多生用,养血调经多炒用或酒炒用,养血温阳、通经活络则善用桂白芍(以桂枝炒白芍)。又如白术,燥湿生用,和胃炒用,收敛用焦白术。
善用药茶,方便实用
药茶是寓药于茶饮之中,将单味或复方中草药代茶冲泡或煎煮饮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中药当茶饮,药性轻灵,浓淡随调,既可将有效成分溶出,又可避免有效成分的破坏;且重复浸泡饮用,药效持久。对于不耐高温、挥发性强、不宜久煎的药物,制成药茶比汤剂更为实用。药茶不仅可却病防病,还可健身养生,在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临证中,路老常根据病情、体质、季节变化,结合茶饮调之。如治疗糖尿病用降糖养阴茶,药用绿豆衣、绿萼梅、南沙参、黄精、太子参、麦冬、石斛等。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用红参、麦冬、五味子、黄精、炙甘草代茶饮。治疗低热汗出,用竹叶、生石膏、麦冬、西洋参、炒柏子仁、浮小麦、生龙骨、生牡蛎代茶饮。
颜面痤疮用荷叶、枇杷叶、地骨皮、赤小豆、绿豆衣、炒薏苡仁、地肤子、金蝉花、玉蝴蝶、白茅根、芦根代茶饮。口腔溃疡用赤小豆、连翘、谷芽、麦芽、佛手、玉蝴蝶。IgA肾病血尿用黑大豆、墨旱莲、女贞子、玉米须、白茅根、芦根、生薏苡仁、绿豆衣、坤草、忍冬藤。皮肤瘙痒用浮萍、蝉衣、地肤子、白茅根、芦根、赤小豆、马齿苋、绿豆衣、甘草。
用法是将中药饮片放置茶杯或热水瓶中,将煮沸的开水沏入,焖泡15~30分钟;或将药物用砂锅煎出药汁,装入保温瓶中,代茶频频饮用;或将药物粉碎成粗末,冲泡或煎煮后代茶饮用。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