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秋去冬来,万物闭藏,长夜来临,一个修养生息的大好季节悄悄跑来。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有一群人却意味者艰难岁月的开始,倍受煎熬。从南京到北京;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妙龄男女;从门诊坐诊到病房收治的病人。常常听到一个声音:医生,我晚上睡不好觉,怎么办?失眠!这个在西医里是一个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中医却专病专论的疾病,不知道多少人受到他的困扰。
据统计学资料显示,目前日本人失眠发病率在18 %~23 % 之间,美国人在32 %~35 % 之间,我国的发病率在30 %左右。法国48 % 的人有睡眠方面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基地的25916例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27 % 的人有睡眠问题,而且被诊断为失眠症的患者接近实际患病人数的一半。偶尔失眠,对身体无多大损害,但长期失眠,对人们的精神和躯体将产生很大的危害。可见如下几方面:
(1)失眠引发的一系列躯体不适,如倦怠思睡、精神不振、注意力减退、头脑昏沉、反应迟钝等,降低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抑制了大脑的创造性思维。
(2)对少儿,可因生长激素在失眠时的分泌减少,影响生长发育。
(3)对成人,则可引起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新陈代谢增高,影响躯体功能恢复,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疾病发生。
(4)影响皮肤的健康。失眠患者的皮肤色泽晦暗,眼袋发黑,易生皱纹;而健康睡眠者的面色红润有光泽,双目灵活有神,显得神采奕奕,精神焕发,年轻漂亮。
(5)失眠引起的情绪不稳、沮丧、焦虑,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又会加重失眠。此外,由于失眠产生的上述躯体和精神方面的不利影响,大大增加了工作时意外事故的发生,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对失眠的治疗有许多不尽人意。我记得1987年在南京八一医院做实习医生,跟着西医老师坐门诊。第一个失眠病人,老师给开的是:安定片、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病人说:安定片不管用。老师又给换了舒乐安定片。就这样把病人打发走了。我进一步请教老师,老师的回答令我惊讶。“这种病人太多,没有更好的办法”。带着这个疑问,我走上了漫漫行医路。随着临床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正如老师的话,这种病人太多了,身边的人就有不少,尽管他们是医务工作者,也显得十分无奈。查遍西医资料,都是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使用镇静药物,没有超出老师的治疗原则范畴。1988年下半年,由于工作紧张,生活规律差,我也出现头疼、失眠的问题。当时,在海军总医院学习。这里也是名医林立。西医的方剂与我八一医院的老师雷同,效果不佳。同事劝我看名老中医,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吃中药煎剂,好心的老师给开了同仁堂的安神健脑液,结果两天就好了。从此,中药的疗效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便下决心重温中医学,让老师对我的爱沐浴更多的患者。
中医不象西医,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就都概括了,她把失眠分的太详细了,两个实症(肝郁化火、痰热内扰),三个虚症(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这些情况在临床工作中都能遇到过。比较常见的有“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心胆气虚”这三个证型。“心脾两虚”、“心胆气虚”这两个证型,能够占看心内科病人的1/3。随着中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始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人。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2001年在北京遇到的一位山西病人。我的心血管老师刘国书教授将这个病人交给我处理,因为不归心脏病实质性病变。当时,她花费了5千多元检查费,几乎正常。病人非常沮丧,一再表明自己因失眠带来的痛苦,希望得到良好治疗。根据中医辨证,我认为她为“心脾两虚”型。在北京她和我当年一样,不能煎煮草药,我给她开了同仁堂的“人参归脾丸”和西药的抗焦虑药,当晚病人就休息良好,非常感谢!直夸北京的医生水平就是高,在座的医生都会心的笑了。去年一位中年女性因惊吓造成失眠1年余,通过舌诊和脉诊判定为“心胆气虚”型。28剂中草药和抗焦虑药,最终治愈。今年,一位中年女性,职业是会计,5年多了,每年要吃大量的镇静药。她手颤抖的不能控制,遇到一点特异的声音就心慌的不能自拔,领导站在身旁就心慌手抖的不能控制,心里很着急,又不能跟别人讲。她是万般无奈才看中医的。经过检查排除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可能。经过中医辨证,归类为“肝郁化火”久病气虚。经过一个多月的草药调理和中成药两个多月的治疗,最终治愈。遗憾的是我做到了我的承诺,她没有做到她的承诺:“请我的客”。她那感激之情还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请客”实际是一句戏言,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所有的医生都会因为能够为患者解除痛苦而高兴。
其实,失眠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是治疗不得法。只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勇敢的面对生活和身边发生的一切,美梦就会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