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干姜作为药食同源的一种植物,广为人们所熟知,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医疗中也是常用药品。目前大家都普遍认为干姜主要作用于中焦脾胃。本文从历代医家对干姜的应用、分析最早区分使用干姜与生姜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对干姜的运用、干姜的现代药理研究、以干姜为君药的理中丸的临床应用等方面来论述干姜温上焦的作用。
1 干姜的效用
1.1 干姜的药用源流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食材,历史悠久。《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记载姜的药用作用的书籍,《灵枢·寿夭刚柔》载:“黄帝曰:药熨奈何?伯高答曰:用淳酒十斤,蜀椒一斤,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咀,渍酒中。”在东汉《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中更详细记载了姜的性味主治:“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但是在东汉之前及东汉早期,医家们并没有“干姜”“生姜”之分。干姜可以说是姜的一个别名,《内经》只记载有干姜而无生姜,而《本经》在干姜条陈下却有“生者尤良”的记载,可见,《本经》所指之干姜即为今之姜,唯未加工之生品药性较好而已,真正将“干姜”“生姜”加以区分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
1.2 历代医家对干姜效用的理解
中医认为干姜性味辛、热,入脾、胃、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干姜虽既入脾胃经,又入心经、肺经,但笔者认为:走中焦入脾胃生姜更佳,干姜主要走上焦,入心经、肺经。历代医家也多有提及干姜治疗上焦心肺等疾病的作用。比如《本草求真》曰:“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珍珠囊》云:“干姜其用有四:通心阳,一也……”;《本草纲目》言其“主治胸满咳逆上气……”。
1.3 张仲景对干姜的应用
《伤寒论》共载方113首,其中药味组成中含有干姜的共22首,这22首方剂所治症状中含有“烦”的共8首,此8方所治之“烦”皆无实热致烦,均与虚热上扰、寒热错杂、气机不畅等有关。干姜在这8方中用量均较大,为方中主药,起到了主要的治疗作用。医圣张仲景运用干姜能“通神明”的功效,来治疗因阳气极虚、不能沉敛而致虚阳上扰心神的烦证,起到了神明通、烦即除的良效。
这22首方中又有8首方是干姜与生附子合用以达到回阳救逆的作用。除了干姜能减弱附子的毒性以外,干姜与附子配伍也能增强附子的强心功能。陈长勋等通过研究发现干姜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明显拮抗乌头碱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使引起心搏停止的乌头碱的用量明显增加,其作用与阳性药盐酸胺碘酮相当。
彭成等采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静脉注射法建立心衰大鼠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附子与干姜配伍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得出结论:附子干姜可能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升高左心室内压、加快心率,从而起到改善心功能、缓解心衰、发挥回阳救逆的功效。另外还有干姜与半夏合用来治疗寒痰喘嗽,如小青龙汤。《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金匮要略》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及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等方剂,均以半夏与干姜配对治疗寒痰喘嗽病证。
由此可见,张仲景对干姜的运用,主要在寒饮伏肺、虚阳上扰心神、心阳虚衰等上焦心肺疾病上。由此笔者理解为:医圣张仲景认为干姜药效主要走上焦,生姜主要走中焦。
2 现代药理研究干姜对上焦心肺的作用
2.1 抗心律失常
沈云辉等分别用氯仿、乌头碱、哇巴因药物制备3种心律失常模型,观察干姜醋酸乙酯提取物对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干姜醋酸乙酯提取物具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而这3种心律失常模型的机制各不相同,但干姜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均可显著抑制这3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说明其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2.2 改善心功能
干姜提取物增强心肌收缩和舒张性能,使心衰兔的心功能得到改善,从而减轻心衰症状,发挥治疗作用。周静通过实验采用气管夹闭窒息法制作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造成心衰模型,考察干姜水煎液对该模型大鼠血管紧张素(AngI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得出干姜水煎液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AngII)、TNF-α、MDA、NO均有一定调控作用。表示干姜可以改善心功能,缓解急性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发挥“回阳通脉”功效。
2.3 防止血栓形成
研究显示,姜酚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肾上腺素、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明显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活性和血栓素合成。姜酚抑制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效果与阿司匹林类似。
3 从理中丸理解干姜
3.1 理中丸温中焦脾胃
理中丸在方剂学中归类于“温里剂”里的第一节“温中祛寒”剂这一类,其功效为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方中以干姜为“君”,人参为“臣”,白术为“佐”,炙甘草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纵观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益脾气,助运化,故曰“理中”。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等属脾胃虚寒者的脾胃消化系统疾病。
3.2 理中丸亦可温上焦心肺
医圣张仲景虽命名其为“理中丸”,但笔者却认为理中丸药效不单单走中焦脾胃,也可走上焦心肺,且仲景也用它治疗胸痹等疾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言:“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人参汤与理中丸用药、剂量、煎服法都相同,只是人参汤中用甘草,理中丸中用炙甘草。
现代研究也表明,理中丸对治疗冠心病、肺炎、咳嗽等疾病也有显著的疗效。黄干初分析了人参汤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研究显示:采用人参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采用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更好。杨凤仙等运用理中丸治疗慢性咳嗽效果显著。由此可见理中丸不仅治疗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的效果显著,治疗心肺等疾病也有明显效果。干姜作为理中丸的君药,就此可以理解为理中丸亦能治疗上焦胸痹等疾病主要是由于干姜的温上焦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认为干姜有回阳、通心阳,治疗胸满咳逆上气等作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干姜主要用于治疗上焦心阳虚衰、寒饮伏肺等疾病,如干姜配细辛温肺化饮,干姜配附子回阳救逆;干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对心血管系统有积极的作用,干姜临床药理研究中干姜对于心脏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以干姜为君药的理中丸除了能温中焦脾胃,亦能温上焦心肺,理中丸治疗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显著,主要是由于干姜走上焦引诸药上行,再配合诸药,故能达到显著效果。所以明晰干姜的临床效用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很大帮助。
本文转载自http://www.360doc.com/userhome/145879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