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序号
方名
方歌功能主治组成
1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桂枝汤中去生姜
更加细辛通草良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老寒腿一受寒腿就疼,肚子疼加吴茱萸、生姜。
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通草(6克)大枣(8枚)炙甘草(6克)
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5、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6、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2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川芎,
茯苓泽泻白术从,
妊娠血虚少腹痛,
养血行气并止痛。
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
当归芍药散这个方子,你像慢性肾炎呀、慢性肝炎呀,都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
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
当归9克芍药3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5克川芎9克
1、柴桂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慢性肝炎,这个方剂在临床上最常见,如果是肝功能不好,可以再加丹参、茵陈。不过丹参的量要大一点,书上不也说它是个强壮性的祛瘀药,「一味丹参,功同四物」,2、肋痛的厉害呢,可以加王不留。王不留行这个药本来外科用,它能去瘀定痛,所以有肝区痛时用它很好,这也是利于虚寒,不利于湿热的,它是个温性药。那么柴胡桂姜汤还有其它的加味、合方,也有加石膏呀,有口舌干燥也可以加;舌头这些个粘腻的情景,渴,可以加橘皮嘛。
苓姜朮甘汤
肾着,腰冷腹重,只是腰疼,可是腰部它特别冷、特别沉。
3
柴胡桂姜汤
芩牡甘粉良
【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9克栝楼根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
解表和里
治心腹卒中痛者
1、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在临床上有无名的低热,用此方很好,没有其它的表证,但现些柴胡证,用此方治低热,找不出来什么原因,如肝炎低热的,用此方可解除:“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主张抓主证,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则以口苦便溏为主证。既然是少阳兼太阴之证,当然应该有一个少阳主证,作为病在少阳的证据,又有一个太阴主证,作为病在太阴的证据,方能放胆使用本方。
2、花粉也量大,此药苦寒治消渴,解热有缓下的作用,宽胸作用不如瓜蒌实,去痰宽胸就用瓜蒌,去热解渴用花粉。这个方子慢性病用都好,为什么?花粉这个药是个补药,多少有点强壮作用,常用在滋阴、久病虚衰无力。这个方心下多少有点满,这满有二个问题,一个为有所结,用牡蛎、花粉;一个为气上冲,用桂枝甘草。
柴胡桂姜汤
加当归芍药散
柴胡桂姜汤芩牡甘粉良
身上疼,但不是风湿,疼得不剧烈,但是啊没完没了的,甚至于麻痹不仁,尤其这个四肢。
4
痹痛
桂枝芍药知母汤
附防术姜甘麻黄
专限于脚肿,脚肿的明显,其它不肿,足关节痛,结节性的关节炎,关节变形。「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风湿热,加石膏脉管炎:加驱血淤的药,最常用的就是桂枝茯苓丸(桃丹)
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
5
越婢汤加朮附
越婢汤:麻姜枣石甘汤
加朮附:类风湿
发烧,疼得不得了,有热。
麻黄6两,石膏半斤,生姜3两,大枣15枚,甘草2两。
6
痹痛
桂枝汤
葛根汤
越婢汤
加朮附特别恶风的要加黄耆:它们都是发汗利尿;治痹疼最常用
全是变成阴虚的症候
脉得诸沉,当责有水
1、桂枝汤加朮附。应用的机会最多了,无论是风湿,或者是这个骨刺啊,骨质增生都好使,敞开用,就是桂枝汤加苍朮、附子。附子要用炮附子十克、十几克,开始要少量用,逐步的增加,这没有问题的。没有附子证,脉不虚也不沉,挺浮的,不用搁附子也好使,就用桂枝加黄耆;
2、尤其这个骨质增生啊,无论是颈椎、还是脊椎哪里的骨质增生,这个都是压迫神经啊,都是一边的多,影响一半的身子疼,遇到这种情形的病啊,还要加大黄,大黄不要太多,六克,就是二钱。
3、腰肌劳损,非常好使,这个不要加朮、附,就是用葛根汤。项背强,光肩膀疼,脖子运转不自由,这么一种关节病,用葛根汤非常好使,不过也要加朮、附
4、肾脏炎腹水、治肝硬变腹水用:越婢加朮汤,非常好使麻黄得重用应该18克
《金匮要略》它治水肿、风水,越婢汤就治风水。症候上是「续自汗出,身肿」,古人叫风水;加朮,叫里水。
5、痹痛这类的治疗,是利小便、发汗,这是原则,尤其这个风湿病,始终在表,总是以解表这个方剂兼去湿利水的药为正治。如果不是阴证,麻黄加朮汤、麻杏苡甘汤,是在急性发作的时候使用的。湿痹就是要利小便
7
真武汤
祛湿痹但利小便,慎不可以火攻之。
真武汤壮肾中阳,苓术芍药附生姜;四肢沉重疼痛,这个湿重它就沉,因为这个湿痹呢,它就疼
茯苓9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也是利小便的一个药,但是它利于阴虚证,阴证中的虚证;那么苓桂朮甘汤是阳虚证,阳证之中的虚证。那么这是由于小便不利,里头有停水,因为发汗,给误治所造成的。
不是随便哪个利小便药就行的,这方面的药很多了,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朮汤、苓桂枣甘汤、苓桂朮甘汤、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这很多,你得依证选用才行。真武汤方药是这样的,里头有茯苓、芍药、生姜、白朮、附子。
8
附子汤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疼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这个附子汤与真武汤,里边就差一味,这个附子汤它有人参没有生姜:果下肢疼,腿疼的厉害,而且发拘挛,同时而脉沉
9
麻黄加朮汤
‘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朮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风湿关节炎吶,始终在表在表,可以发汗,但是得加朮,因为风湿这类的病啊,前头说利小便,这个又说可发汗,但是发汗呢,应该用麻黄加朮,发汗是解表了,去风了,可湿去不了,所以它得加朮.苍术。
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甘草3克(炙)杏仁9克(去皮、尖)白术12克
10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杏苡甘汤】
还有就是我们身上多停湿的人,一得感冒也容易得这个风湿。那么这类病呢,或者久伤取冷「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这与麻黄汤差不多,由于这个它偏于有热,所以它不用朮,它用薏苡仁、生苡仁啊,生苡仁这个药它是一个寒性的去湿药。
麻黄(去节)7克甘草14克(炙)薏苡仁7克杏仁3克(去皮、尖,炒)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汤】
1、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下之后,表不解,一般说应该用桂枝汤,但也有些例外,尤其在这节与桂枝汤相反。前面说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也治汗出而喘,喘是气上冲的反应,但这里不是的,这里是因为里有热而汗出,表不解,所以还喘,它有麻黄证的喘,但麻黄汤是不汗出,这是里有热而汗出,阳明法多汗嘛,就是热壅于里而蒸汗于外。所以不能用桂枝汤,同时因里热也不能用桂枝,所以把麻黄汤中的桂枝去了,加上去热的石膏。
2、麻黄配石膏反能治汗出,麻黄配桂枝能出汗,而且桂枝不利于里热,所以不能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所以说「不可更行桂枝汤」。「无大热」,阳明病里头大热,是蒸蒸发热,要是这种发热,麻杏石甘汤就不行用了,那么这里是虽然有里热,但不到阳明病的程度。这个汗出与桂枝汤的汗出不一样,这里汗较多,而且味重,桂枝汤证的汗少,稀薄无气味。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知道,治喘如果有热,加上石膏比较好。在肺炎初期这个方子可以用,但不能频繁的用,得符合汗出而喘这种情况才可以用,所以还是要辨证,这种情况在小儿的肺炎多见,就是没有汗也可以用。
炙麻黄3g、生石膏15g、杏仁10g、炙甘草6g
11
防己黄耆汤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耆汤主之
黄耆这个药,它治的这个恶疮、大风,神农本草经说的恶败疮,全是皮肤虚,这个虚就是咱们说的这个正气不足于表了,它的坏东西它出不去,非恢复它不可,就是用黄耆。黄耆治皮肤的,非常有效。主治:1.治风水,汗出恶风,脉浮身重。2.及诸风诸湿,麻木身痛。防己30克甘草15克(炒)白术22.5克黄耆37.5克(去芦)
12
小柴胡汤加石膏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重肺炎:痰鸣,高烧石膏用4两;2、禁口痢:吃就吐,而下利如注,这一天老拉,,可又有里急后重,呕厉害。
3、小柴胡汤加石膏治头痛如裂:开始感冒发烧。吃了些西药,但是这烧呀比较是减了,可是头痛如裂,脑袋疼的叫,当时是脉弦数,胸肋满,心烦,口舌干,头痛忍不住。
柴胡(24g);黄芩(9g);人参(6g);半夏清,(9g);甘草炙,(5g);生姜切(9g);大枣,(4枚)。
邪在半表半里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柴胡在《本经》上讲是苦平,主治是心腹肠胃中结气。心腹就是心腹间,就是心下的这个部位,这个中间也就是半表半里,部位就是胸腹两个腔间以及肠胃中,它能治这个胸腹腔间、在肠胃中里头的结气、积聚。结气是个无形的,积聚是个有形的,无论是胸腹腔间之结气,或肠胃中的积聚,它都能治。柴胡也能治寒热邪气,指的是外邪了,外邪入内发寒热,它也能去,那么这个主要指的是去热,古人虽然说了寒热邪气,它是发烧怕冷了,在这个柴胡剂里是往来寒热呀,它主要还是热。推陈致新,它能去这个陈旧的腐秽的东西,而能生新。左以黄芩是个苦寒药了,是除热解烦的因为停饮停水而发生呕逆,所以它这时里头搁个半夏、生姜。那么另外它有些健胃的药像人参、甘草、大枣,这个是很重要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中医里头呀常讲这个正邪分争,这在中医临床上是个重要的问题。阳明病有恶热,这个时候这个正气有的时候往外推得相当有力量,接近于表,它就恶寒;有的时候正邪纷争,这个正气有些不足,近于里,就有恶热,所以往来寒热。那么有这个正邪的分争,往来寒热就作,也有时候它停止,就休息,所以休作有时,这个往来寒热这么来的。血弱气尽了,那么这个时候必须要健胃。胃气一振,血气充。血气充,这个时候再加上药物的治疗,就能将邪气驱除,所以徐灵胎说小柴胡汤妙,妙在人参。
2、柴胡剂有四个主证呀,就是胸肋苦满、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是用小柴胡汤的四个主证,那么它有些或然症状,因为半表半里这个部份是脏腑相连的,这个邪充实在这个部位,能够波及到许多脏腑发病,那都是发一个器官的病变了,影响到这个功能,所以我们这个或然症很多,像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咳;或渴,肋下痞硬。它影响到肝脾,就肋下痞硬;影响到胃,胃不和就要渴;影响到肺,它就要咳。
一、「太阳病,脉浮细,嗜卧而胸满肋痛者」。
二、「身热恶风,颈项强,肋下痛,手足温而渴」。
三、「妇人热入血室,往来寒热,经水适断,胸胁苦满者」。
四、「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肋满不去者」。
五、「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六、「呕而发热者」。
七、「诸黄腹痛而呕者」。黄疸病
八、「新产妇人昏迷而痉、大便坚、呕不能食者」。
临床治病既要忌有药无方,也要忌持方以治病。只是懂得药不懂方,你也不会治病,这个叫做有方无药。
(1)小柴胡汤加石膏方:石膏一般呀也就是40克到100克,要用40克以上。石膏量一般起码用45克,不过小孩子也可以少用。感冒呀、流感呀,还是一般的急性传染病,在开始都得的是表证,就是太阳病呀,可是这个阶段,经过治疗,或者它没治,很快,两三天后,不必到四五天,它这表证就没了,没了这个人所现的就是方才的这个,「脉浮细而嗜卧」,或者是恶心呕吐呀、胸肋满呀,这就是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再进一步,它内热就要有了,就是里热了。口干舌燥,甚至于渴,那么这个时候用小柴胡汤就不行了,得加石膏,有这种反应的病人很多呀。头痛如裂,高烧不退,这在临床上很多了,也打过针,也输过液,也许也吃过发汗药,已经没有表证,但是高烧不退,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柴胡证,确然,另外有石膏证,石膏证它就是口干、舌燥、薄白苔,白苔发燥,不水滑,这时候你加上石膏没错,它有些特殊的反应,脑袋特别疼,或者是晕,这个热也能使头痛,也能使头晕,也有不头痛、不头晕的,它感觉什么呢?口鼻如冒火呀,他自己就说,唉呀,我这出气呀,热的很。
遇到的腮腺炎、耳上下肿、淋巴腺肿,妇人的这个乳腺炎,就是这个奶肿,它都治,只要没到化脓的这个程度,用它呢,马上就灵验。
小儿肺炎最多,用它治了很多很多,不过得这个小儿肺炎现小柴胡汤证,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最合适不过,非常好使。那么就是用麻杏石甘汤之后,方才说的麻杏石甘汤,麻黄这个药物用过之后不能再用的。
(2)小柴胡汤加芍药证:小柴胡汤这个芍药加12克到18克,这个芍药不止治肚子疼了,在这个泻肚的时候有时候也用它。那么小柴胡汤加芍药呢,当然是小柴胡汤证,同是它肚子疼的特别厉害,急痛,有点拘急痛,那更好了,我们可以加芍药,像这个痢疾呀,拧肠刮肚的这么疼,用小柴胡加芍药就可以治。
(3)小柴胡加桔梗汤:桔梗就加9克,桔梗、甘草,叫桔梗汤,常用于治疗一般所见的那个扁桃体发炎,这个病很多的。得辩证得有柴胡证,嗓子痛,那么就是一般常见的扁桃体发炎最多,可以加桔梗,如果口舌干燥,加桔梗也还不行,还得加石膏。
(4)小柴胡加吴茱萸汤:吴茱萸就是加9克到12克。这个吴茱萸,它治呕,食入即呕者,吴茱萸汤主之。这个头痛、头晕,呕呃甚者,就是呕吐厉害的,也是吴茱萸汤证。平时见到这个现在说是美尼尔氏证呀,就是头晕,要是呕吐厉害的,用吴茱萸汤就行。但是有柴胡证,光用吴茱汤不行,非配合柴胡汤不可,那么就是小柴胡汤证,再加上吴茱萸,就等于小柴胡汤与吴茱萸汤的合方。这个病也挺多呀,不管是不是美尼尔氏证,在临床上遇到人,呕吐的厉害,比这小柴胡汤的厉害,甚至于不敢起来,头晕的厉害,头疼的厉害,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吴茱萸。同时它有口舌干燥,加石膏也没问题的,不是说吴茱萸是温药,石膏是个寒性药,就不能摆在一块儿,那没关系的。
(5)小柴胡加橘皮汤:橘皮加20克到30克。橘皮不是破气古人用它治哕逆呀,那个橘皮汤有下气、镇咳、助进食的一些作用,它能够治咳嗽,能够强促进欲,所以治胃病的时候也常用,大量用没关系的。那么这个方了子,就是小柴胡汤证,再有这些情形,哕逆,或者是咳,或者不爱吃东西,都可以加橘皮。最常用的就是小孩子的干嗽,没有痰,干咳嗽,所以这个百日咳有用它的机会。
(6)小柴胡汤与葛根汤合方:它就是表证轻,而又有柴胡证,你比方喘吧,小柴胡汤怎么样的加味它也不治喘,如果它有麻黄证,其它的恶寒也挺厉害的,其它还有柴胡证,就把葛根汤合用小柴胡汤就行。
少阳病,不能发汗,但是一起用就行,就像我们讲那个太阳病,太阳病不可下,但是你有表证、有里证,先解表固然是没问题的,表里合用行不行,行呀,你桂枝汤加大黄就是了,它有表证,你不能不用解表药而就下,那不行,这个少阳病也是这样,有柴胡证,你不能发汗,可是用柴胡汤,配伍发汗药行不行呢,行。
(7)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半蒌莲】:小柴胡汤加瓜蒌、黄连就行了,它这半夏小柴胡汤里有了,半夏有不必搁了。瓜蒌这个药,它是宽胸解里,去痰,也治咳嗽。如果小柴胡汤证还有这些情形,可以与小陷胸汤合方。既有小柴胡汤证,又有小陷胸汤证,胸满闷了,那么心下这个地方堵的慌,痰也多,就可以加小陷胸汤。如果再有口干舌燥,用石膏也行,这个肺结核有用石膏的机会。
(8)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所以用小柴胡加味,尤其加龙骨、牡蛎、大黄之类的药,我们对神经官能病常这么用,你用大柴胡汤加这个或是用小柴胡汤加这个都行,就看病人的情形了。
(9)小柴胡加芒硝汤: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小柴胡汤加芒硝去潮热。这个胃家实呀要只是实、满、胀,不用芒硝,只用小承气汤就行。要是有潮热,你非用芒硝不可。这个芒硝与这个石膏都是大寒药,能解热,那么这个大黄呢也不能说不去热,但是解热的力量比芒硝差得多,所以它不用大柴胡汤;给病人先服小柴胡汤,先不要加芒硝,小柴胡汤吃完了,你再另开一个加芒硝。
13
四逆散
四逆散
枳芍甘柴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是热厥而非寒厥郁热太甚,影响到这个血液,血液有点受阻,也影响到这个血循,所以四肢厥逆。实际上不是少阴,它在少阳。
四味药,每味9克以上,9克到12克就行,做煎剂
四逆散加龙骨、牡蛎
治阳痿
胸腹这个地方悸动,人的这个发惊、发恐惧,全是龙骨、牡蛎证,所以对于易惊什么的,都用龙骨、牡蛎,它这个地方都是由于神经的关系。假使四逆散有瘀血证,也可以加桂枝茯苓丸,最常用的就是加当归芍药散,
四逆散加上桂枝茯苓丸,再加红花=血府逐瘀汤
龙骨、牡蛎各加12克
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1、大柴胡汤,与大黄牡丹皮汤治阑尾炎急性发作,如果是慢性,不是在急性,也没有那么热,也有柴胡证,都是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不过当归、川芎这些温性药不要用的太多,都搁6克就行,还要加薏仁米,它有排脓的作用,加上这个,对陈久性的阑尾炎好使,慢性的它有些化脓的,但是不多而经常腹痛的,用四逆散合用当归芍药汤。2、慢性肝炎,用柴胡桂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是偏于治大便干。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这个偏于治大便稀的,慢性肝炎。
当归芍药散:当归9克芍药3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5克川芎9克
14
柴胡桂枝干姜汤瓜蒌配合牡蛎,不但止渴,同时它里面有微结,所以这个方剂有大便秘结、偏干
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9克栝楼根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
芩牡蛎甘粉良瓜蒌根
1、顽固低烧,现这个方证的很多,根据这个情况,有柴胡证、口渴、特别无力。瓜蒌根这药呀它是强壮性的滋阴药,它起强壮作用。小柴胡汤证是感觉疲倦无力,这个柴胡桂姜汤呀,更疲倦无力。常遇着肝炎患者就知道了,会特别的疲倦无力。有些这个西医诊断的无名低烧呀,用柴胡桂姜汤的机会很多。这个方剂由于它多少有点补虚的作用,所以对于慢性的疾病最多见,但是它胃并不坏,所以大便还偏干嘛,这个方子它要是偏稀还不行。2、主要的是柴胡证,不呕而渴,病人感觉在心下部有点自觉着结子,同时特别感觉身上无力,这个就是用这个方子比较主要的一个症候。最常用的全是慢性病,尤其治这个肝炎呀常用这个方子,慢性肝炎就是用柴胡桂姜汤合用当归芍药散。这个当归芍药散呀,里头当归配芎藭,,也是祛瘀药,一般的时候用它补血了,其实它是温性的强壮性的祛瘀药,所以遇到病人身体不是那么壮实,就不要用桃仁、丹皮,或是水蛭、虻虫呀这一类药。
16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去参草加大枳芍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柴胡(12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
1、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2、小柴胡汤加石膏证的情形,它有热但不实,实就是实在的实,那么如果实就是这个大柴胡汤。实就是病已经侵到里而实。大柴胡汤就是偏于实。心下急,就是胃这个部位急。
3、大柴胡加石膏汤:如果大便干,舌黄苔,它这个里一热,舌苔就发黄,只用小柴胡加石膏汤不行的。发高烧这个病很多,也就是表证解除了,仍发高烧,它现柴胡证,看似小柴胡汤加石膏的症候,可是舌苔黄、大便干,这个小柴胡汤加石膏汤就不行了,非用大柴胡汤加石膏不可。流感,发高烧,老是40度上下,五十多天用抗生素、输液,就是高烧不退,舌黄苔厚,呕逆,不愿吃东西,心下满,大便干,心下这都拒按。用大柴胡汤加石膏,吃了就好。临床上遇着高烧,是由外感而来的,大便不干的,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是百试百验。如果有里实之后,也有柴胡证,便用大柴胡汤加石膏,也是百试百验的。
4、大柴胡加芒硝汤:就是大柴胡汤与这个调胃承气汤的合方。发潮热,大便秘结,有其它的柴胡证,这个潮热,大便硬,它应该用承气汤,这个痢疾,有毒的,毒性痢疾就用这个方子加减,就是大柴胡汤加芒硝,如果高烧的厉害,口舌干燥再加石膏。
5、大柴胡加橘皮汤:伤食、吃肉不消化造成的里实,同时有柴胡证。橘皮这个药奇怪,有的时候它要是胃里有吃的东西存在,遇到这个情景你要一般用这个泻药,不好使,加上橘皮它就起作用。大便不通,甚至于打嗝,你加上橘皮,那就好使,橘皮的量也得大。
6、大柴胡汤与葛根汤合方:临床遇到小柴胡汤合葛根汤的症候,如果再有大便不通,舌黄苔,心下这个部位拒按,非通大便不可,就得用大柴胡汤和葛根根汤合方。既有表证又有半表半里证,但同时又有里证。这不一是种合病吗?在这个哮喘里头,临床上很多。
7、大柴胡汤与桃仁承气汤(桂枝)合方:有瘀血证。你像我刚才说的这个热入血室,热入血室它如果有其人如狂,你只用小柴胡汤就不行,少腹这块儿急结,这儿纯粹是瘀血证,你就得用这个大柴胡汤配桃仁承气汤。
8、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金匮要略》上说妇人有症,常常有这个血瘀,它用桂枝茯苓丸,不可下。桂枝茯苓丸与桃核承气汤有些不同的地方,桃核承气汤有芒硝,桂枝茯苓丸里头呢既没大黄、也没芒硝。与大柴胡汤配伍也只有大黄,所以它没有谵语,大便也不是这样子的干燥。桃核承气汤在什么病多呀?脑血管、心血管病,以至于脑系上的一系列的瘀血证的反应,都可以用这个。如果口舌干燥,也加石膏,尤其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的合方治这个心脏的疾患,应用的机会多。
临床上遇着这个冠心病很多了,如果有心绞痛,这个方子更好使。血压高就可以加石膏,这个石膏对这个血压挺起作用的,脑血管意外呀也都可以使,其它的出血,有的时候是有瘀血的关系,要现柴胡证也有这种机会。【大黄牡丹皮汤,桃冬瓜芒:川大黄9g牡丹皮12g桃仁9g冬瓜子30g芒硝6g】
9、大柴胡汤与大黄牡丹皮汤合方:要有痈肿出现,这种瘀血证都要用大黄牡丹皮汤。《金匮》里讲了可以治肠痈的,就是现在的阑尾炎,不过阑尾炎单独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机会少,也是合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临床的呕逆、胸肋满、不吃东西,这是最普通的。阑尾炎你要是大柴胡汤合用这个大黄牡丹皮汤,非常有效。大黄牡丹皮汤合上大柴胡汤,不但治这个阑尾炎,也治胆囊炎、胰腺炎。
10、大柴胡汤与茵陈蒿汤合方:茵陈蒿汤就是栀子、茵陈、大黄。治黄疸用茵陈蒿汤,不过如果它有柴胡证呀,光用茵陈蒿不行,要配合大柴胡汤。治这个黄疸型的急性传染性肝炎相当有效。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