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导读: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具有60余年临床经验,治疗风湿病有独到的经验。
施老辨证主要分为四型:风湿热证候(痛痹、着痹均有);风湿寒证候(痛痹、着痹均有);气血实证候(痛痹多,着痹少,邪气实);气血虚证候(着痹多,痛痹少,正气虚)。
行痹 施老推崇张石顽“行痹者行而不定,走注历节疼痛之类,当散风为主,御寒利气仍不可废,更须参以补血之品,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施老常用四物汤(当归,白芍,地黄,川芎)为主,加祛风之药而治。
痛痹 张石顽云:“痛痹者,寒气凝结,阳气不行,故痛有定处,痛风是也,当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更须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热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
寒重于风湿,当温肾散寒为主,常仿安肾丸(肉桂,川乌,桃仁,白蒺藜,巴戟天,山药,茯苓,苁蓉,石斛,萆薢,白术,补骨脂)之意,以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加巴戟天、破故纸之类。
着痹 张石顽云:“着痹者,肢体重着不移,疼痛麻木是也。盖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治当利湿为主,祛风散寒亦不可缺,更须参以理脾补气之剂。”症状多见肢体沉重,治以《金匮》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为主方加昧,并常用黑豆皮养血疏风,滋养强壮,用热黄酒淋3次,可加强活血疏风之力,治足软无力亦甚效。
热痹 施老宗《医学统旨》“热痹者,脏腑移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上状,唇口反裂,皮肤色变,宜升麻汤(升麻,茯神,人参,防风,犀角,羚羊角,羌活,官桂),以清血热,祛风湿为治法。”
常用黑芥穗和紫草这一药对,紫草凉血,黑芥穗引血中之热由表而去,并通利血脉,止筋骨疼痛,病情严重者加用紫雪丹疗效更速。因紫雪丹中有麝香,无处不到,止痛颇效,现代医学诊断之结节性红斑及急性风湿热可参考使用。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风湿热是一种与咽喉部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药理学研究认为,芥穗煎剂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抑制变态反应慢反应物质的释放等功能。
紫草索及乙酰紫草素有解热、抗炎、抑制迟发性过敏反应的作用。麝香对关节肿胀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还有镇痛、抗组胺作用。
施老施治上常用八法,即:逐寒、祛风、祛湿、清热、通络、活血、行气、补虚。
逐寒常用:肉桂、附片、干姜、蜀椒、补骨脂、片姜黄、巴戟天、续断等。
祛风常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芥穗、豨莶草、白花蛇等。
祛湿常用:苍术、白术、云茯苓、苡仁、木瓜、牛膝、防己、桑寄生、五加皮等。
清热常用: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栀子、石膏、知母、葛根、忍冬藤、丹皮、丹参、地骨皮、功劳叶等。
通络常用:蜈蚣、地龙、细辛、川芎、橘络、丝瓜络、桑枝、桂枝、威灵仙、伸筋草、新绛等。
活血常用:桃仁、红花、归尾、玄胡、乳香、没药、蛰虫、血竭等。
行气常用:陈皮、木香、香附、厚朴、枳壳等。
补虚常用:人参、黄芪、鹿茸、地黄、当归、肉苁蓉、狗脊、杜仲、菟丝子、何首乌、枸杞、山萸肉等。
施老用药,一般药味较多,但多而不乱,配伍恰当,剂量—般也轻。一方面,药味多可以弥补剂量轻之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减轻药物中某些成分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病案举例1】
艾某,男,28岁。一年多来遍身酸楚,遇天气变化则症状加重,经常有疲劳感,体力日渐不支,饮食二便正常,舌苔薄白,六脉沉软无力。历经大连、沈阳等地多家医院诊疗,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患者工作生活地处阴寒,汗出当风,病邪乘虚而入,积蓄日久,治未及时,风寒之邪由表及里,邪入日深,耗伤气血,六脉沉软无力,为正气不足之证,正虚邪实。当以搜风逐寒、益气活血治之。
处方:川附片15g,乌梢蛇30g,杭白芍10g,制全蝎4.5g,川桂枝10g,酒地龙10g,酒川芎4.5g,西红花3g,酒当归12g,酒玄胡6g,生地黄6g,熟地黄6g,石楠藤12g,北细辛3g,炙草节10g。4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周身如虫蚁蠕动,疼痛有所减轻。再服4剂,水煎服。
三诊:自觉全身较前清爽舒畅,但仍易感疲劳。患者疼痛减轻,周身清爽,是风寒之邪已被驱动,仍感疲劳,乃正气不足。拟加用益气之药,扶正驱邪,处方:前方去红花、玄胡,加党参15g,黄芪30g,姜黄10g,附片加至30g。6剂,水煎服。
四诊:疼痛减轻甚多,精神转旺,嘱再服10剂,水煎服。
五诊:原方加2倍改为丸药再服。
【按语】
本案患者只有28岁,但病程年余,数地就诊无效,可见颇为复杂,但施氏仅诊五次,用药20剂,就收良效,实由于辨证准确,用药精当。
但确系气血俱虚,阳气衰微,极宜重剂,以起沉痼,故用药甚重,黄芪、附片、乌蛇各30g,党参15g,桂枝10g,均已超过施氏常用剂量,充分体现了施氏“有是证,用是药”的辨证论治思想。
方药虽多,但多而不乱,配伍巧妙,桂枝、白芍、生熟地、细辛协调气血,通达营卫,动而不凝;附片、黄芪起阳助气,上下兼顾;乌梢蛇、全蝎、地龙、石楠藤,搜风通络。
当归、川芎、红花、元胡活血止痛,充分体现了扶正与祛邪的关系,体现了益气通卫、养血活血的动静结合,疏风而不燥血,散温而不助火,化湿而不劫阴。
【病案举例2】
李某,女,19岁,发热、身痛2周,形似感冒,服成药无效,旋即肘、膝、踝各关节灼痛日甚,四肢并见散在性硬结之红斑。经某医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体温升至38℃不退,行动不便,大便燥,小便黄,唇干口燥,舌质红绛,无苔,脉沉滑而数。证属内热郁久,感受风寒,邪停经络。阴气少,阳独盛,气血沸腾,溢为红斑,是属热痹,当清热、活血、祛风湿治之。
处方:鲜生地12g,鲜茅根12g,嫩桑枝12g,桑寄生12g,忍冬花10g,忍冬藤10g,汉防己10g,丹皮10g,丹参10g,左秦艽6g,紫草根6g,黑芥穗6g,紫花地丁15g,甘草节4.5g,紫雪丹10g(分两次随药送服),2剂,水煎服。
二诊:热稍退,病稍减,前方加山栀6g,赤芍10g,赤茯苓10g。2剂,水煎服。
三诊:大便通,体温降至37.2℃,痛大减,红斑颜色渐退。原方去紫雪丹、忍冬藤、紫花地丁,加当归10g,松节10g,苡仁12g。水煎服。
来源:现代名中医风湿类风湿治疗绝技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