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伤寒论的太阳表证属于太阳病本证。前面说的桂枝汤、麻黄汤即太阳表证的两个主要方。由于太阳阳气敷布肌表,它有温养肌肤、管理汗孔开合、调节体温、防御外邪的作用。太阳表证是邪气侵袭人体肌表阳气,因为阳气被伤,温煦失司,首先出现恶寒。太阳表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调节汗孔开合的功能失调以后,只能开不能合就出现了有汗的太阳中风证,后世叫它太阳中风表虚证,因为汗出伤营阴,营阴不足就是表虚。但这个表虚和玉屏风散的那个表气虚完全是两码事。太阳中风证治疗上用桂枝汤。如果汗孔只关不开,这是寒邪闭表的太阳伤寒证,后世医家叫它太阳伤寒表实证,它的病机是寒邪闭表,卫闭营郁。治疗上用麻黄汤。对于太阳表证这两大类证候,有汗的用桂枝,无汗的用麻黄。可是临床可能遇到另外一个情况,有寒邪闭表,但寒邪很轻,病程已经很长,营卫之气已经有所不足。你说他无汗,又不胜任麻黄汤的峻汗,你说用桂枝汤,它又不能够发越在表的闭郁的小寒,治疗上进退两难。在这种情况下,仲景想出麻桂合用,但要减少药物剂量,合起来以后用小剂量的麻黄汤发散在表的小的寒邪闭郁,而用小剂量的桂枝汤调和营卫来保护营卫之气。这样组成了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三个小汗方。
? ?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1两16铢(25克)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1两(15克),大枣4枚擘,杏仁24枚(6克)。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现代用法:桂枝8g ?芍药、生姜、炙甘草、杏仁、麻黄各5克, 大枣1枚。上7味,以水1000ml,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再人其他药味,煮取360ml,去滓,温服120ml。)1斤 = 16两, 1两 = 24铢。?
案例:面部瘙痒。金道学介绍:一女性患者,忽觉恶寒、无汗、身痛、头昏如蒙,面部瘙痒如虫行已3周。曾屡用中西药治疗无效。诊见全身恶风,遇风则肢体冷痛,痛无定处,周身闷热如蒸,但体温不高,无汗,口中自和,纳食较差,白带清稀量多,无腥臭味,经行正常,二便自调,舌质淡红,苔薄白多津,脉浮细。此由风寒袭表,卫阳郁遏,寒凝经脉所致。处方:麻黄、杏仁、甘草、白芍各7g,桂枝12g,生姜2片,大枣4枚,制川乌9g。煎服2剂,诸症皆除。唯觉腰部微痛,白带仍多,嗣以金匮肾气丸调理半月而愈。(<<新中医》1987;(1):45)
? ? 越婢汤方:麻黄六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大枣十五枚。(清宣肺热,化水消肿)
? ?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一两十七蛛(25克)去皮,芍药一两六铢(20克),麻黄十六铢(10克)去节,生姜一两六铢(20克)切,杏仁十六个(4克)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5克)炙,大枣五枚擘。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 ? 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9克),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1两)碎,绵裹。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现代用法:桂枝6g 芍药3g 麻黄2g 生姜2g 杏仁3g石膏3克炙甘草3g 大枣5枚。上7味,以水1000ml,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再下诸药,煮取400ml,去滓,温服200ml,日再服。)?
? ?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今天在临床上,常常用于治疗一些过敏性疾病,因为它的主证有身痒,莫名其妙地一天发作一两次,身热,身痒,过敏,这是经常用到的。治疗感冒,治疗外感病,用的机会并不是太多。
?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longmei1964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