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今天有幸又一次听到了黄煌老师的讲座。黄老师本次讲座,没有详细讲具体的方药,而是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如何读经典、识方证。以下为听讲笔记,虽然是只言片语,但够充实有力。与大家分享。
1.我教各家学说时读各家书,每次读到“伤寒派”医家的书,感觉与众不同。
2.学中医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学起,用方用药要拿出证据!
3.很多肿瘤处方开出来,第一排都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蜀羊泉、藤梨根,蛇舌草什么癌可以用?半枝莲和半边莲有什么区别?藤梨根用于哪一种肿瘤最合适?能不能讲清楚?
4.一棵草,有证是药物,无证是植物。几味药,有证是方,无证是杂烩汤。
5.“方证同条,比类相对”,是孙思邈研究经方的方法。
6.“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胡希恕先生生前可能没想到,他的观点在他百年以后才得到重视。
7.刘渡舟晚年提出方证相对论,“要想穿入《伤寒论》这堵墙,必须从方证的大门而入。”刘老应该早一点提出来!
8.读刘渡舟先生的医案,辨证用方都非常精准,读起来很易懂,但他作为主编的《伤寒论》教材,却又让人看不大懂。
9.方证是用方证据,是安全用方的临床证据。
10.方证是中医的规矩。
11.医学不是宗教,要敢于怀疑。
12.中医界有个现象,很多东西说的直白了不值钱。
13.中国注解伤寒三百余家,日本却有四百多家。葛根汤在日本妇孺皆知,我们中国却没有成药。(萌按:有成药,但价格偏高,普及率低,销路往往太差,老百姓乃至医务工作者都不认)
14.(临床)事实都没搞清楚,什么机制研究会有什么结果?
15.如何读经典?核心词法,以药测证法,绘人法,场景法。
16.核心词法,是对经典表述的解码。
17.小柴胡汤证的“往来寒热”解释:a、发热持续b、过敏c、疾病节律性发作。“WLHR症候群。”
18.西医有白塞病、某某综合征,为什么中医不可以?我们要提出中医的病,往来寒热症候群、胸胁苦满症候群,就是中医的病。
19.常用小柴胡汤加白芍治亚甲炎发热。
20.雾霾天咳嗽,常用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
21.干燥综合征口渴,常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22.我经常翻看陶御风教授的《皕一选方》。
23.脑胶质瘤头晕、恶心、口渴,用五苓散,包含泽泻汤的泽泻、白术,泽泻用120g,有效。
24.说“方证相应”是机械的对应症状,那是一种想当然。
25.想排小便排不出的小便不利,是四逆散证。
26.猪苓汤的小便不利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的尿路感染症状。
2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小便不利,应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
28.治莱姆病患者,用柴胡桂枝汤,有效。
29.柴胡桂枝汤条文的“外证”,可能不能等同于“表证”,外证我认为更像疹、痈、疽等皮肤损害。
30.黄芪桂枝五物汤常用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晚期,下肢溃疡合桂枝茯苓丸。
31.我常用犀角地黄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牛皮癣。
32.根据桂枝、茯苓、桃仁、芍药、丹皮具体的药的配伍,来推测桂枝茯苓丸的适应证。
33.黄芩汤,黄芩药证:出血,热利,热痹,热痞,伏热;芍药药证:脚挛急,腹痛,便秘。
34.要参考古文献,也要多看现代报道,为我所用。
35.绘人法:速写式描述、绘形体、绘神态。
36.大街上穿着露肩露背的女人,一般不会用小柴胡汤。
37.小柴胡汤具有抗抑郁作用。
38.要读医案,尤其是追忆式的有场景感的医案。徐灵胎的《洄溪医案》、王孟英医案、余听鸿的《诊余集》都值得读。
本文转载自http://mp.weixin.qq.com/s/RnWCN8QsKiRmP5r5GE8vAw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