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薛某,男,62岁,1973年5月25日初诊。 患者曾在西藏工作14年之久,患“肺源性心脏病”已有10年余。先后在杭州、青岛等地疗养院疗养,近年来逐渐加重。
初诊时症见面色紫暗,动则作喘,喘时抬肩张口,呼吸迫急,喉中痰鸣,咳痰黄稠不畅,食欲尚好,有时腹胀足肿(自服双氢克尿塞则轻),睡眠喜左卧位,如仰卧则息促不能持久,舌质青紫、苔黄厚腻,脉象滑实而数,脉搏110次/分,时有小促。?
此乃肺失宣降,痰浊壅塞,营络受阻,心机乖乱之候。治宜宣肺降气,利湿化痰。 处方:白茯苓15g,炒杏仁9g,陈皮9g,炒苏子9g,炙桑皮9g,炒瓜蒌仁9g,甘草6g。5剂,水煎,空心服。?
5月31日二诊:服上药后,痰喘见轻,脘宽痰少,心动再未觉有顿促之状,余症同上。 处方:白茯苓30g,炒杏仁9g,甘草6g,川大黄4.5g(后3剂去之)。6剂,水煎服。?
6月6日三诊:病人谓服药3剂,每剂后便稀溏7次,3剂共便21次,先便量少色黑,最后色转黄,腹不痛。又服3剂,自觉泄后呼吸渐顺,气喘轻松,颜面色泽亦转佳,脉、舌、症有所改善。?
处方一:茯苓30g,炒杏仁9g,甘草6g。水煎服。 处方二:炒葶苈子9g,大枣8枚,水煎服。上两方交叉各服3剂,然后将一方服一段时间。 按:此候实为胸痹证也。《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云:“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前后三诊,皆以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减出入,案载虽无终末,但亦可见柴浩然临床辨证之一斑,录之可作参考。
来自: 清茶清清 > 《医话 案》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