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在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的心悸属于良性(生理性),即便有症状,也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仅仅需要对症处置或心理安慰。
心悸是心脏病的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感觉到心脏在胸腔内跳动或跳动不规律。这种症状出现并不一定代表患有心脏病,然而,有些心脏病患者却没有心悸症状,因此,辨别心悸的“真”(病理性)与“伪”(生理性)非常重要。
心悸的程度与病人对自身的注意力有关,如果自我意识正常(normal awareness),病人只有把注意力完全集中时心悸增强,而分散他的注意力可能使心悸减弱甚至消失。自我意识不正常(abnormal awareness)的人,心悸可以干扰日常生活,即使转移注意力也无法减轻症状。
心悸原因分三大类
病人主诉心悸的感觉多种多样,如“心跳停了一下”,“心脏跳得有力”,“心跳加快”等。这些感觉可能是由于心房或心室的过早搏动(premature ectopic beat),甲状腺机能亢进使心脏跳动加强,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可见,心悸有许多原因,如果心悸由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人体系统疾病引起则属于“真”,而精神压力导致的心悸则属于“伪”。医生有责任帮助病人辨别心悸的真伪。但是即使是很有经验的医生,辨别心悸的真伪也是一种挑战。
总体来说,心悸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大类:
1.心脏搏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搏出量就增加,这时患者会感觉心悸。生理性或病理性原因都可以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激烈运动、精神过度紧张、吸烟、饮料和药物(咖啡、酒、茶、降压药、甲状腺素片、伟哥等)属于生理性诱因。
病理性心脏搏动增强可以因心脏病引起,或是其他器官、系统病变的影响。比如,贫血、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贫血导致的心悸多于劳累后明显,由于血液中携带氧气的有效成分减少,所以,心脏加强工作,心跳加快,泵血量增加。
同理,发热时,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加快,氧气的需要量增加,心率加快,心跳增强。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脏搏动增强并不多见,可以有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2.心律失常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可产生心悸症状,无论是心跳过快还是过慢,亦或是心跳不规律。常见的心律失常有:(1)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极快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supraventricular)或室性(ventricular)心动过速。(2)缓慢性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high grade atrioventricular block)、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yndromsick sinus e)。(3)心律不齐,如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等。
3.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这种病是由于患者对自身的心血管反应注意力增强,导致常常觉得自己心脏有病况。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期的失眠、焦虑,情绪应激而表现为心悸,病人可能还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易疲劳等等。
这种疾病多见于女性,尤其是绝经期前后的女性。虽心脏神经官能症没危及生命的风险,但病情反复发作、时好时坏、延宕不愈,可能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痛苦不堪。
心电图(ECG)可提供心率不齐信息
心悸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需要找到引起心悸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医生一般会仔细聆听病人就诊时所描述心悸的特点,如心跳是否规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必要时还会要求病人用弹指方式来描绘。
一般上,如果心悸由精神压力触发,偶尔发作、心跳搏动有力、发作短暂(不超过几十秒)、心跳规则、心率每分钟不超过120次,不伴有昏厥,心悸发作时仍然能继续工作,则属于良性。病人可以自己数脉搏以判断心率。假如心悸同时伴发胸闷、气喘、晕厥,心率大于120次,还有家族成年或婴孩猝死病史,运动诱发的晕厥,或既往有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衰、瓣膜病等,则属于高危情况,须要高度警惕并进行深入的医学检查。
对于有危险的心悸患者需要哪些医学检查呢?首先就要进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检查。心电图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心脏检查项目,它能提供心率和心律的信息,尤其是病人在症状发作时心电图可以马上告知心悸属于心律不齐与否,能够让心脏专科医生精准判断病因。心电图也能呈现病人是否患有某些结构性心脏病如心肌肥厚、心梗、遗传性传导阻滞。如果病人症状发作次数频繁,但是持续时间很短,不足够来得及描记心电图,医生便会给病人佩戴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这种随身携带的心电监测装置不受体位及活动限制,能够捕捉到日常活动过程中的任何心脏电活动的信息,并能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病人同时记录症状发作的准确时间和特点,以便于医生判断心悸发生时是否真正有心脏的病变。Holter记录的心脏电活动信息量比常规的心电图要大很多,是诊断心悸不可或缺的工具。如果有必要,Holter可以连续两周不间断地佩戴,诊断正确性会更大。
某些心律失常还可以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electrophysiologic study)准确诊断。该检查属于介入检查,从大腿根部的静脉或动脉血管穿刺,送电极导管于心脏的相应部位检查。它不但可以诊断心律失常,还可以筛选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高危病人如心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作出有意义的预后评估。电生理检查后,如果发现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手术治愈,则可以同时进行射频治疗。
总之,绝大多数患者的心悸属于良性,即便有症状,也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仅仅需要对症处置或心理安慰。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心悸则须要重视,如前所述,针对病因治疗。推荐的做法是,一旦您有心悸症状,找心内科医生帮助判断其“良”“恶”,去伪存真。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hangdonghucheng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