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室性早搏属中医“ 心悸” 范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诊断:
1.发病情况心悸的发作有阵发与持续之别。心悸阵发者,视病情之不同,或数日一次,或一日数次。发作时心悸甚剧,过后则可无明显不适,正如《医学正传· 怔忡惊悸健忘证》所谓:“ 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 。持续发作者,则终日心悸不安,难以自持。“ 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 。
2.临床特征本病的主要症状为心悸,以病人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特征。常兼见短气乏力,神倦懒言等症。心悸之时,常伴有脉象的异常变化,故脉诊在心悸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病因病机的不同,可出现促脉、结脉、代脉、数脉、疾脉、迟脉、涩脉、细脉等脉象。部分病情较重的怔忡患者,尚有虚里跳动显著,其动应衣的现象。
3.其他在心悸发作之时,结合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利于明确心悸的西医诊断及对预后的判断。
中医辩证标准
肝气郁结、痰热扰心主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头晕、失眠、烦躁、纳差、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结、代。
兼症:兼肝阴虚者:口干喜饮,心烦不宁,手足心热,失眠健忘,嗳气纳少,舌边尖红,舌苔少,脉细弦时结。
变症:若痰热蕴久化火,痰火内扰,则见烦躁易怒,心悸失眠。甚时夜不能寐,胸胁胀闷,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甚至出现脉促。
调肝清心汤:柴胡l O g、枳壳l O g、郁金l O g、赤白芍各30g、黄连6g、半夏l O g、全瓜蒌15g、苦参l O g、葛根30g、石菖蒲15g、珍珠母30g、炒枣仁30g、炙甘草l O g。
兼肝阴虚者加沙参20g、麦冬15g;见痰火上扰者加竹茹10g、胆南星l O g。
室性早搏是一种时作是止的心脏疾病,病程长短不一,症状发作时,往往可见心悸、胸闷、气短、头晕等一派标实之象,心悸缓解后则常有乏力、倦怠之感,临证时,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兼顾其本的原则,采用疏肝理气、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的治疗原则,并兼顾他证,阴虚者滋阴,火胜者泄火,以达到泻实补虚、标本兼顾之目的。
本方由柴胡、枳壳、郁金、白芍、全瓜蒌、半夏、黄连、苦参、赤芍、石菖蒲、葛根、炒枣仁、珍珠母组成,方中以柴胡、枳壳共为君药,奏疏肝理气之功;郁金、白芍、全瓜蒌、半夏、黄连,五药合而为臣,解郁化痰、清热燥湿;苦参、赤芍、石菖蒲、葛根、珍珠母、炒枣仁共为佐药,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活血化瘀;炙甘草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化痰清热、宁心安神之功。
( 一) 疏肝理气为先
方中以柴胡、枳壳为君,柴胡归肝、胆经,味苦性微寒,疏肝解郁,条达肝气,宣畅气血,《本草正义》:“ 其性散,故主肝经郁证” ;枳壳归脾、胃经,味苦、辛、酸,性温,能理气宽胸、行气消胀,正如朱丹溪曰:“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而顺也。”
( 二) 化痰清热为助
《医学衷中参西录· 论心病治疗》:“ 有其惊悸恒发于夜间,每当交接甫睡之时,其心中即惊悸而醒,此多因心下停有痰饮。心脏属火,痰饮属水,火为水追,故作惊悸也。宜清痰之药与养心之药并用。” 郁金味辛苦性寒,配柴胡疏肝行气解郁,并可清心活血;白芍归肝、脾经,味苦、酸,性微寒,能助柴胡养血柔肝,可缓急止痛; 全瓜蒌味甘性寒,宽胸理气开郁、涤痰散结,能助柴、枳理气,方以全瓜蒌入药,诚如张山雷所云:“ 盖蒌实能通胸膈之痹塞,而子善涤痰垢浊腻,一举两得。” (《本草正义》) ,且瓜蒌性寒,与诸多辛温药物配伍,有防辛温化燥之意;半夏味辛性温,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之功,尤善治脏腑之湿痰,助君药化痰顺气;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有清热泻火燥湿之功,尤善清心经火热和中焦湿热郁结,助君药泻热散结。
( 三) 宁心安神定悸
苦参归心、肝经,昧苦性寒,“ 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 ;赤芍归肝经,味苦性微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药品化义》云:“ 专泻肝火” ;与白芍合用,如《本草求真》:“ 白芍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能于血中活滞” ;葛根,甘、辛,入胃、脾经,清热生津,升举清气:石菖蒲味辛性温,助臣药豁痰化湿,并能开窍宁神,《重庆堂随笔》:“ 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 ;炒枣仁味甘,入心、肝经,养心阴、益肝血而宁心安神;珍珠母归肝、心经,味咸性寒,能“ 安神魂,定惊痫” ,与白芍同用,柔肝平肝,并能安神定悸除烦;正如《金匮真言》中云:“ 惊有二证,有因病而惊者,有因惊而病者,如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因惊而病,惊则气乱而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是以安养心神。” 炙甘草归心、肺、脾、胃经,味甘性平为使药,调和诸药。
痰热日久,化火伤阴,导致肝阴暗耗,甚至痰火内扰之征象,均可进一步加重病情。所以,临证在治疗主证的同时,还应兼顾他证。兼肝阴虚者,加沙参、麦冬滋养肝阴,肝为刚脏,体阴用阳,喜柔喜润,肝阴足可镇潜肝阳,达到阴阳平衡,维护其正常的疏泄、条畅气机功能。痰火明显者,加竹茹、胆南星涤痰泻火,增强清心安神,除烦定悸之力。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