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气滞血瘀型
症状:小腹胀痛,行经时腰腹疼痛加重,经量多,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婚久不孕,伴有月经失调,带下量多,舌紫暗或有紫血点,苔薄,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
处方: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10克,蒲公英30克,蒲黄30克,五灵脂9克,牛膝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针刺:取三阴交、合谷、血海、太冲穴针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艾灸:.取地机、阴陵泉、腹结、气海穴三角灸,每日1次。
寒湿凝滞型
症状:小腹冷痛或胀痛,行经时疼痛加重,喜按,得热痛减,经期紊乱,经量少,带下清稀,腰骶冷痛,舌暗红,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处方:当归10克,白芍20克,川芎10克,熟地黄10克,附子6克,益母草12克,小茴香15克,炮姜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针刺:取三阴交、合谷、腹结、气海穴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艾灸:.取关元、阴陵泉、腹结、气海穴隔姜灸,每日1次。
湿热壅结型
症状:小腹痛,或有灼热感,带下黄臭,胸闷纳呆,舌体胖大,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处方:蒲公英30克,桃仁9克,金银花9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栀子9克,益母草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针刺:取中极、阴陵泉、合谷、腹结穴针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艾灸:取阴陵泉、带脉、腹结、中极穴隔蒜灸,每日1次。
气虚血瘀型
症状:小腹疼痛,有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量多,有血块,带下量多,舌红且有瘀点,苔白,脉沉迟。
治法: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处方:黄芪12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黄10克,白芍20克,党参9克,丹参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针刺:.取三阴交、气海、足三里穴针刺,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艾灸:取关元、阴陵泉、中脘、气海穴隔姜灸,每日1次。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576150102w6j4.html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