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湿热中阻,是中医常见的辨证,是指脾运障碍,津气失调,气郁化热,津凝成湿,湿热互结的一种病变。临床上,患者常以身热不扬,汗出不畅,食欲不振,胸痞腹胀,呕恶便溏,或溏而不爽,或吐泻交作,或四肢困倦,肌肉烦疼为主证;以面如油垢,秽气触人,舌尖边红,苔黄而腻,脉象濡数,为其湿热辨证依据。 ??
湿热常以脾胃为其病变中心,并从少阳三焦波及其余四脏。湿热之邪常从口鼻侵入人体。如果疫从口人,侵犯胃肠,影响脾胃功能失调,即呈湿热中阻。湿热虽以脾胃为其病变中心,证象却可见于五脏。脾运障碍,湿浊内停,津气交阻,升降失调则以面色淡黄,或如油垢,秽气触人,渴不引饮,食少、胸痞、腹胀、呕恶、便溏,或溏而不爽,或吐利交作,舌质红,苔黄而腻为主证。如果病在二经之表,多兼少阳三焦气机不利,水道失调,湿郁热蒸,而呈寒热起伏,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四肢倦息肌肉烦疼;下流归肾,则呈小便淋涩,阴囊潮湿,带下臭秽;壅阻肝胆,则呈胸胁胀痛,或身目发黄,或发痉发败:犯于肺则为鼻塞、咽肿、咳嗽;上蒙心包,神机被阻,则昏不知人,或精神异常;壅蔽清窍,则龈肿、耳聋、头昏眼花。其基本病理是湿热互结。湿是自身功能失调,津凝而成;热是外邪相侵,气郁所化。 ??
?清热除湿,是湿热中阻的常规治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半苓汤、宣清导浊汤、薏苡竹叶散、中焦宣痹汤、加减木防己汤等治疗。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