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三拗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本方系麻黄 汤去桂枝而成。
(三拗汤中麻杏草 )
宣肺,平喘,止咳。主治外感风寒,鼻塞声重。
(方中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平喘;杏仁助麻黄温散肺寒、下气定喘;甘草化痰利肺,合有发散风寒,止嗽平喘的作用,主治风寒袭肺的咳喘轻证。)
多用于咳嗽初期 ,如果嫌力量不够,可直接麻黄汤。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论》
桂枝、甘草、生姜、芍药、大枣、厚朴、杏仁。
(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
解肌祛风,降气定喘的功效。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 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厚朴、杏仁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若患者有自汗、恶风的表现,则恒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
?
止嗽散 《医学心悟》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止嗽散用桔甘前,紫菀荆陈百部研;止嗽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
宣肺疏风,止咳化痰。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中紫菀、百部润肺化痰止嗽;桔梗宣肺化痰,白前降气化痰,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荆芥祛风解表,使外邪从表而解,则肺气得宣;陈皮理气化痰;甘草缓急和中,调和诸药,合桔梗、荆芥又有利咽止咳之功。)
多用于风寒轻浅的咳嗽 ,程钟龄谓此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
本方大多数医生治咳嗽喜用,这张方子用于外感风寒不甚而引起的咳嗽。后人评论此方有"宣不过散,肃不过下"的特点,治咳不论新久,均可加减应用。临床用于感冒咳嗽,特别是感受风邪、喉部发痒的刺激性咳嗽,效果最好。
?
3. 金沸草散 《博济方》
旋覆花、麻黄、前胡、荆芥穗、甘草、半夏、芍药。
(金沸草散麻黄半,荆芥前胡赤芍草 )
发散风寒,降气化痰。主治伤风咳嗽。症见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浮。
(荆芥发汗散风寒;细辛温经散寒;旋复花、前胡、半夏消痰降气;茯苓行水;炙甘草和中,使风寒痰饮俱解,各种症状自消。加入麻黄宣肺发表的力量加强,所以除风寒止咳的作用也更大;用芍药可凉血清热,既能防止细辛发汗太过,又能解风寒阻郁在经络中的邪热。)
本方为四川江尔逊老中医所常用。" 有病者咳嗽缠绵数月,遍用中西药物乏效,服此汤数帖而痊"。江老早年体弱,经常咳嗽,每用止嗽散、杏苏散、六安煎等取效。但有一次咳嗽,遍用历验诸方,毫无寸效。咳嗽频频,咽喉发痒,痒心咳嗽,迁延旬余。他查阅方书,见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中说,"轻则六安煎,重则金沸草散"。
方中旋覆花为君,辛能发散驱风,苦能降逆下饮,能升能降。白芍甘草又能缓急以解支气管痉挛,所谓解痉止咳之法。此方比止嗽散发散力更盛一筹。
此方证之眼目:多咽痒而咳,咽痒明显而不干,咳嗽痰少或无,痰色白不甚黏稠不黄,无胃脘及腹部胀满,食纳二便皆正常,舌质淡红或稍偏暗,苔薄白而润,脉多正常或稍弦浮。
如乍寒乍热,加柴胡、黄芩(小柴胡汤意);
高热气喘,加麻黄、生石膏(麻杏石甘汤意);
发热咽痛,加银花、连翘、射干(银翘散意);
痰多稠粘,加浙贝母、瓜蒌仁(贝母瓜蒌散意);
哮喘痰鸣,加苏子、葶苈子(葶苈大枣泻肺汤意);
发热恶风、自汗,加桂枝、厚朴(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意);
久咳不止,加紫菀、百部、枇杷叶(止嗽散意);
体虚易感冒,加黄芪、白术、防风(五屏风散意);
脾虚食少或便溏,加党参、白术(六君子汤意);
痰涎清稀,头眩,心下满,加桂枝、白术(苓桂术甘汤意)。
?
桑菊饮 《温病条辨》
桑叶、 菊花、杏仁 、连翘、 薄荷、桔梗 、甘草、芦根。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者。
(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为主药;薄荷助桑、菊疏散上焦之风热;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
原方加减法用药:"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 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等。(咳加杏贝渴花粉 )
桑菊饮是治疗风热咳嗽 轻证的常用方剂。凡感冒后,出现了以咳嗽为主要 症状,并伴有咽喉 发痒或微痛,身体微微发热,口微渴,脉浮数者,即可使用本方进行治疗。
?
杏苏散 《温病条辨》
半夏、茯苓、前胡、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
(杏苏散用半夏苓,前胡枳桔橘皮从,甘草生姜与大枣,凉燥咳嗽燥能医 )
轻宣凉燥,化痰止咳。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苔白脉弦。
(苏叶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散;杏仁降利肺气,润燥止咳;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既协苏叶轻宣达表,又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利解表,滋脾行津以润干燥;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
本方为轻宣凉燥的代表方,亦是 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张秉成:"方中用杏仁、前胡,苦以入肺,外则达皮毛而解散,内可降金令以下行;苏叶辛苦芳香,内能快膈,外可疏肌;凡邪束于表,肺气不降,则内之津液蕴聚为痰,故以二陈化之;枳、桔升降上下之气;姜、枣协和营卫,生津液,达腠理,且寓攘外安内之功,为治金燥微邪之一则耳。"(《成方便读》)
?
桑杏汤 《温病条辨》
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
(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
清宣燥热,润肺止咳。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桑叶清宣燥热,透邪外出;杏仁宣利肺气,润燥止咳;豆豉辛凉透散,助桑叶轻宣透热;贝母清化热痰,助杏仁止咳化痰;沙参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栀子皮质轻而入上焦,清泄肺热;梨皮清热润燥,止咳化痰。)
本方与杏苏散均可轻宣外燥,用治外燥咳嗽。
杏苏散 所治系外感凉燥证 ,凉燥束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痰湿内阻,故以杏仁与苏叶为君,配以宣肺化痰之品,所谓苦温甘辛法,意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可使凉燥解而津液布。
桑杏汤 所治系外感温燥证 ,温燥外袭,肺津受灼,故以杏仁与桑叶为君,配伍清热润燥,止咳生津之品,所谓辛凉甘润法,意在轻宣温燥,凉润肺金,可使燥热清而津液复,诸症自除。
《温病条辨》卷:"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
喉科六味汤 《喉科秘旨》
荆芥、防风、桔梗、甘草、薄荷、僵蚕。
(喉源咳嗽六味汤,荆防桔草薄僵蚕 )
本方多用于喉源性咳嗽 (喉科大家干祖望老中医所创病名),多因其源于咽喉疾病而命名。临床表现为喉痒呛咳,连咳数十声且越咳越痒。这种咳嗽往往吃传统止咳药效果不佳。病程冗长,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
干祖望:"风燥伤津,咽喉失濡,喉痒呛咳,越咳越痒,越痒越咳,痰少难咯者,祛风润燥,宣肺祛痰,加味喉科六味汤主之 。"
荆芥,防风,桔梗,甘草,薄荷,僵蚕,蝉衣,紫苏叶,木蝴蝶(以荆芥、防风宣肺祛风;桔梗、甘草祛痰清火;薄荷、僵蚕祛风解痉;加蝉衣助僵蚕祛风解痉,加紫苏叶、木蝴蝶疏肝和胃、宣肺利咽。)
干老总结说:"如把本病作为一般咳嗽而混为一谈,治疗效果必然无法满意。因为其所治者为无辜之肺,而非病灶所在的喉。"
本方与金沸草散方证临床多应相鉴别:
①金沸草散方证亦有喉痒呛咳、痰少难咯等证,但呛咳不剧烈;而加味喉科六味汤方证则以痒咳、呛咳为鲜明特征,阵发性呛咳,一波暂平,一波又起。
②金沸草散方证舌质偏润;而加味喉科六味汤方证舌质欠润,或少津。
③金沸草散方证患者咽部多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而加味喉科六味汤方证患者多有慢性咽炎史,咽后壁淋巴滤泡呈颗粒状增生。
?
小青龙汤 《伤寒论》
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濁饮效堪夸 )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中麻黄、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小青龙汤核心药为干姜、细辛、五味子。)
尤多用于慢支咳嗽痰多的患者,痰较多,但易咯,且色白,清稀,或咽痒,或无咽痒,多有寒象,如怕冷,或背冷,可选用小青龙汤。
刘渡舟老先生曾云:"小青龙汤咳嗽必然多痰,痰咯较爽。因系寒性水饮,故痰涎清稀不稠,形如泡沫,落地则顷刻化水。然亦有咳出之痰,明亮晶彻,形同鸡蛋清状,亦属寒凝津聚,必冷如凉粉,口舌感凉而为辨"程度轻者尚可用苓桂术甘汤、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加减。
《伤寒论》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
?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主治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肺热喘咳,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方中桑白皮专入肺经,清泻肺热,止咳平喘;地骨皮甘寒,清降肺中伏火;粳米,炙甘草养胃和中,为佐使药。)
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王子接《降雪园古方选注》卷中:"肺气本辛,以辛泻之,遂其欲也。遂其欲当谓之补,而仍云泻者,有平肺之功焉。桑皮、甘草,其气俱薄,不燥不刚,虽泻而不伤于娇脏。……《经》言: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复以地骨皮之苦,泄阴火,退虚热,而平肺气。……使以粳米、甘草,桑、骨二皮于上,以清肺定喘。
?
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
生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量,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大夏天到阴冷的地方去乘凉休息,尤其是久待空调间里,完了就开始咳嗽,多为寒包火的咳嗽。
(本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肺中热盛,气逆伤津,所以有汗而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此时急当清泄肺热,热清气平而喘渴亦愈。麻黄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 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杏仁降肺气,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
本方治疗肺热重症,为治疗热喘的代表方。近代医家用来治疗麻疹肺炎、大叶性肺炎等各种肺炎,不仅起效快,而且费用低。
叶天士在论伏气时说:"若因外邪先受,引动在里伏热,必先辛凉以解新邪,继进苦寒以清里热"。对于"外蕴为寒,内伏为热,肺卫同病"之伏邪久咳,叶天士常以麻杏石甘汤加减解表邪而清里热。
只要病机是肺气分郁热,麻杏石甘汤都能管用,特别是以喘、咳为主的肺经病症,疗效显著
《伤寒论》: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清金化痰汤 《医学统旨》)
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 瓜蒌仁、贝母 、麦门冬、橘红、茯苓、 桔梗、甘草 。
(清金化痰黄芩栀, 桔梗麦冬桑贝知,瓜蒌橘红茯苓草, 痰火犯肺咳嗽止)
清肺化痰。治痰热互结之咳嗽,咯痰 黄稠腥臭,或带血丝,面赤,鼻出热气,咽喉干痛,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现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属 痰热证者。
(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茯苓健脾利湿,湿去则痰自消; 瓜蒌仁、贝母 、桔梗清热涤痰, 宽胸开结;麦冬、知母养阴清热,润肺止咳;黄芩、栀子 、桑白皮清泻肺火,甘草补土而和中。故全方有化痰止咳,清热润肺之功。适用于 痰浊不化,蕴而化热之证。)
本方适用于痰浊 不化,蕴而化热的痰热互结咳嗽,临床效佳。
??
三子养亲汤 《韩氏医通》
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三子养亲用紫苏,配伍白芥与莱菔,老人痰多饮食少,咳喘胸闷一并除 )
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主治痰壅气逆食滞之咳嗽证。多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本方原为高年咳嗽,气逆痰痞者而设。年老中虚,纳运无权,每致停食生痰,痰盛壅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等症。
(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下气祛痰。)
临床运用以咳嗽痰多,食少胸痞,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无论男女老少,皆可用之, 尤以老年人为宜。常与二陈汤合用,有助于提高疗效;若兼有表寒,可再合用三拗汤。
原书云:"三士人求治其亲,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
张秉成《成方便读》:"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等证。夫痰之生也,或因津液所化,或因水饮所成。然亦有因食而化者,皆由脾运失常,以致所食之物,不化精微而化为痰。然痰壅则气滞,气滞则肺气失下行之令,于是为咳嗽、为喘逆等证矣。病因食积而起,故方中以莱菔子消食行痰;痰壅则气滞,以苏子降气行痰;气滞则膈塞,白芥子畅膈行痰。三者皆治痰之药,而又能于治痰之中各逞其长。食消气顺,喘咳自宁,而诸证自愈矣,又在用者之得宜耳。"
?
小陷胸汤 《伤寒论》
黄连、半夏、瓜蒌。
(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 )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全瓜蒌甘寒,清热涤痰,宽胸散结,而通胸膈之痹;黄连苦寒泄热除痞;半夏辛温化痰散结。)
临床多用于慢支痰多粘稠,咳痰不爽,伴有胸闷气喘,舌苔白厚腻、黄厚腻的。咳痰黄稠难咯者,可减半夏用量,加胆南星、杏仁、贝母等以清润化痰。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
小柴胡汤 《伤寒论》
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
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本方中柴胡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少阳得和,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咳嗽时间较长,痰少,口干,无发热恶寒,昼轻夜重,睡前咳嗽加重,病邪不在表,在半表半里,非常符合小柴胡汤的证治。
清代医家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中指出:"余临证以来,每见咳嗽百药不效者,迸去杂书之条绪纷繁,而觅出一条生路,止于《伤寒论》得之治法。《伤寒论》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三句,是金针之度……《伤寒论》小柴胡汤谓:‘咳者去人参、生姜,加干姜、五味子。’此为伤寒言,而不尽为伤寒言也。余取‘上焦得通’三句,借治劳伤咳嗽,往往获效。"" 胸中支饮咳源头,方外奇方勿漫求,更有小柴加减法,通调津液治优优"。
《医学实在易》两张治咳嗽的方子。小青龙汤与小柴胡汤。前方用治内外合邪之寒饮咳嗽,后方用治咳嗽百药不效。
久咳之症《黄帝内经》并没有出方,近代唐容川云:"兹有一方,可以统治肺胃者,则莫如小柴胡汤……盖因小柴胡能通水津,散郁火,升清降浊,左宜右有,加减合法,则曲尽其妙。"
后世的医家陈飞霞说:"此方辛平升散,为咳门第一神方,举世少有知者.......凡胸紧气急,咽痛口苦,痰不相应,即用本方升散之。"
综上均可知小柴胡汤是治疗久咳之方,临床这类咳嗽很多,用之即效。
后来临床中遇到久咳诸方不佳之人,多用小柴胡汤加减,疗效增加很多。
?
大柴胡汤 《伤寒论》
柴胡、黄芩、大黄、枳实、半夏、白芍、大枣、生姜。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的急腹症。
大柴胡汤治疗咳喘,在《皇汉医学》和胡希恕的《经方求真》中均有记载,而且验案颇多。有瘀血合并桂枝茯苓丸。胡老用大柴胡汤治疗哮喘,很多慢阻肺咳嗽,气喘并重,只要抓住病症病机,效果都是非常好。(胡老认为, 哮喘的主因是痰饮、瘀血(所谓宿根),诱因是外感、伤食、物理、化学、七情等其他刺激。即当外邪侵袭人体及外在或内在的因素刺激人体后,与体内的痰饮、瘀血相互搏结,阻塞肺气,使肺气上逆而产生哮喘。)
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 治疗咳喘适用于体质强壮,体型偏胖,面红,口苦咽干,胸胁苦满,呼吸困难,心下急,腹部充实,大便干燥下肢有鳞屑表现的患者。
?
百合固金汤 《慎斋遗书》
熟地、生地、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
滋养肺肾,止咳化痰。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慢性咽喉炎、自发性气胸等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者。
本方证主因肺肾阴亏。肺肾阴虚,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肺失肃降,则咳嗽气喘;虚火煎灼津液,则咽喉燥痛、午后潮热,甚者灼伤肺络,以致痰中带血。
(百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生熟地并用,滋肾壮水,其中生地兼能凉血止血,三药相伍,为润肺滋肾,金水并补的常用组合;麦冬助百合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玄参助二地滋阴壮水,以清虚火,兼利咽喉;当归治咳逆上气,伍白芍以养血和血;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桔梗宣肺利咽,化痰散结,并载药上行;生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
本方为治疗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咳嗽痰血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气喘,咽喉燥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
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桑叶、石膏、甘草、胡麻仁、真阿胶、枇杷叶、人参、麦门冬、杏仁。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清燥润肺。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重用桑叶轻宣肺燥,透邪外出;温燥犯肺,温者属热宜清,燥胜则干宜润,以石膏辛清泄肺热;麦冬养阴润肺;石膏虽沉寒,但用量轻于桑叶,则不碍君药之轻宣;麦冬虽滋润,但用量不及桑叶之半,自不妨君药之外散;人参益气生津,合甘草以培土生金;胡麻仁、阿胶助麦冬养阴润肺,肺得滋润,则治节有权;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甘草兼能调和诸)
本方为治疗 燥咳的名方。临床应用以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印会河老先生认为燥热咳喘的特点是:咳喘无痰,或咳吐白色泡沫,质轻而黏,甚难咳出,常咳逆连声,状似顿咳,咽喉干痛,甚则引起干呕或咳血。同时指出, 咳吐白色泡沫,难以咳出,质轻而黏者,是"肺热叶焦"所致,比干咳无痰更为燥热。
?
麦门冬汤
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此方珍 )
滋养肺胃,降逆和中。主治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重用麦冬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人参益气生津;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归于肺,此正"培土生金"之法。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不仅气机逆上,而且进一步灼津为涎,故又佐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温燥之品,但用量很轻,与大剂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
临证多用于劳嗽日久不愈、口干咽燥、咳痰不爽、日晡发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本方治疗慢性咽炎亦效佳。咽喉部多表现为咽喉干燥、大热、疼痛、声嘶、吞咽困难等。
《金匮要略》:"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火逆上气,夹热气冲也;咽喉不利,肺燥津干也,主之以麦冬生津润燥,佐以半夏,开其结聚;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概施补益于胃土,以资肺金之胁,是为肺虚有热津短者立法也。亦所以预救乎肺虚而有热之痿也。"
《医门法律》:"此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治本之良法也。于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大补中气大生津液药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
大塚敬节:"凡颊上有限局性之潮红,赤舌或无苔、干燥、咽喉部有枯燥之气味,腹部一体无力,大便多而不通快,软便少,日一二回,有残剩之意味,感压出之力不足者,麦门冬汤证也……"(《中国内科医鉴》)
?
玄参利咽汤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玄参、僵蚕、蝉衣、生甘草、桔梗、薄荷、木蝴蝶。
如果咽干痒则咳,无痰,或极少的痰,多称之为咽燥咳嗽 ,治疗应以疏邪利咽为主。本证玄参利咽汤效佳果。玄参宜用较大剂量,常用30g以上。本方证之痰,应为无痰,或有极少的痰,或易咯,或难咯。
如果痰少,且很难咯出,以致咳嗽,咳声连连,把痰咯出方舒,称为 燥痰咳嗽。此证咽或痒,或不痒,可选用清燥救肺汤或玄参润痰汤(玄参、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南沙参、北沙参、当归、桔梗、甘草)。
咽燥咳嗽、燥痰咳嗽,为燥咳的两种类型。
以上两种咳嗽,往往咳得比较剧烈。临床上患者要么不咳,要么咳起来连续咳上一阵,要把嗓子咳舒服了,或把痰咳出来了,始觉舒服。这个"咽燥咳嗽"其实和干祖望老中医提出的"喉源性咳嗽"颇为相似
?
金水六君煎 《景岳全书》
二陈汤(由半夏、茯苓、橘红、炙甘草组成)加上补血的当归、熟地。
(金水六君用二陈,再加熟地与归身 )
补阳滋阴、燥湿祛痰。主治肺肾虚寒 ,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 血气不足,外受风寒 ,咳嗽呕恶,喘逆多痰。 痰带咸味,或咽干 口燥,自觉口咸 ,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临证患者多伴有腰腿痰软,食欲不振,痰有咸味等症。观其面部浮肿、舌红、苔白滑,脉弦软无力。以二陈汤健脾化痰为主,同时辅以当归治阳气滞于上焦血分,呼吸迫促,咳逆上气,九蒸九晒地黄热则力厚,以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为崇土益肾根本之法。)此方医理原著解释颇为牵强,但临证用于阴虚痰湿咳嗽确有不错效果。
《景岳全书·卷十九·杂证谟·咳嗽》中言:"外感之嗽,凡属阴虚少血,或脾肺虚寒之辈,则最易感邪,但察其脉体稍弱,胸膈无滞,或肾气不足,水泛为痰,或心嘈呕恶,饥不欲食,或年老中衰,血气渐弱而咳嗽不能愈者,悉宜金水六君煎加减主之。足称神剂。"张景岳认为"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
(《景岳全书·卷三十一·杂证谟·痰饮》"若外感风寒,咳嗽多痰,喘急而阴虚血气不足,痰有不活,气有不充,则托逆无力,邪不易解。"
《程门雪医案》治—陆姓男子,"痰有咸味而粘厚,苔白腻。治以金水六君煎为主,补肾健脾而化痰"。其中熟地重用至八钱,五剂痰中咸味已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不单是补阳燥湿祛痰,也不单是滋阴燥湿祛痰,而是二者兼而有之 ,即补阳益阴,燥湿祛痰。可治肺肾阴阳俱虚,痰湿内阻之证。此种证候,仅滋阴除痰,必更伤阳;但温阳燥湿,必更伤阴。只有温阳滋阴与燥湿祛痰同用,方可无弊。倘若 阴虚或阳虚各有偏盛者,当然可随证适当加入滋阴或补阳之品,方为妥贴。
本方和一些有"咳、喘、痰"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非常合拍,金水六君煎以大剂量熟地、当归,配合二陈汤组方,大剂量熟地能补肾而不滋腻,当归降逆止咳,二陈汤健脾化痰,使用本方,辨证还须掌握两点: 1."脉沉细"2."痰咸" 。
裘沛然老先生临证亦云有的病人痰老是去不了,用了熟地却真的少了。这种痰多由下焦水泛而来的。
?
定沸汤 《辨证录》
山茱萸、山药、玄参、白芥子、熟地、茯苓、麦冬、五味子。
滋阴降火、补肾化痰。肾热而火沸为痰,吐痰纯是白沫,咳嗽不已,日轻夜重。
此方由麦味地黄丸加减而成。以玄参代丹皮,以白芥子代泽泻;阴虚火动则取玄参滋阴降火;以其有痰而用白芥子。所加药物治阴虚火旺咳嗽痰喘显然比麦味地黄更加妥贴。
临床应用指征:①咳嗽,痰咸或口、咽咸 。②痰量不多,咳、喘夜重。③苔薄,舌质不胖大或略红瘦。
此方临床运用不是太多,但辨证眼目多在痰咸或口、咽咸 ,临床确有此类患者。
《辨证录》:"人有吐痰纯是白沫,咳嗽不已,日轻夜重,人以为肺火之痰也,谁知是肾热而火沸为痰乎。此等之痰乃阴虚火动,大约成痨瘵者居多,即古之所谓吐白血也……。"
?
定喘汤 《摄生众妙方》
白果、麻黄、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制半夏。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风寒痰热喘哮尝 )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症见咳喘痰多气急,质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者。临床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热壅肺者。
本方证因素体多痰,又感风寒,肺气壅闭,不得宣降,郁而化热所致。症见哮喘咳嗽,痰多色黄,质稠不易咯出等。
(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痰,一散一收,既可加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
千金苇茎汤 《千金要方》
苇茎、冬瓜仁、薏苡仁、桃仁。
(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仁,瘀热结肺成痈毒,泻热排脓新自生 )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主治热毒壅滞,痰瘀互结之脓痰咳嗽,临床多见于肺痈。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内经》说:"热盛则肉腐,肉腐则成脓 "。邪热犯肺,伤及血脉,致热壅血瘀,若久不消散则血败肉腐,乃成肺痈;痈脓溃破,故咳吐腥臭黄痰脓血;痰热瘀血,互阻胸中,因而胸中隐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痰热内盛之象。
(苇茎甘寒善清肺热;冬瓜仁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彻下,肃降肺气,与苇茎配合则清肺宣壅,涤痰排脓;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桃仁活血逐瘀,可助消痈。)
临床多可搭配薏苡仁,败酱草,鱼腥草,浙贝母,以加强排脓功效。
?
苏子降气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
热门中医科